-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课件1(38张PPT)(冀教版八年级上)
单细胞微生物:立克次体 斑疹伤寒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死率可达40~50%。美国病理学家华德·泰勒·立克次于1906年、1909年通过动物实验,找到此病的病原微生物,证明它就是斑疹伤寒得以传播的根源。1913年,生于波希米亚的汉堡热带病研究所动物室主任斯坦尼斯拉夫斯·封·普洛瓦泽克也研究发现了这种病原微生物。这样,传播疾病的根源找到了,使制止斑疹伤寒的流行有了可能。可惜,立克次和普洛瓦泽克两人都由于与斑疹伤寒病人的频繁接触,自己也传染上了该病,先后于1910年和1915年去世。为了使人们永远不忘在研究斑疹伤寒中医生和科学家们作出的牺牲,斑疹伤寒的病原体被命名为“立克次氏体” 单细胞微生物:酵母菌 肝炎病毒 冠状病毒 细菌的形态 活动: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 【发现并提出问题】放久了的面包很容易发霉,为什么放久了的面包会发霉? 【收集相关信息】面包的发霉主要是由于空气中的部分微生物(主要是霉菌)进入了面包中 【作出假设】我们的身边处处存在着微生物 【设计实验方案】采用对照实验,一个培养皿密闭,一个培养皿开盖(可放置于教室、实验室、年段室、家里等地方) 【实施实验并记录】各小组长带领本组同学观察老师发给的琼脂培养基霉菌的生长情况并及时记录观察的现象 【分析实验现象】开盖的培养皿里面长出了菌斑,而密封的培养皿去没有什么变化,也就是说菌斑在与空气接触的培养皿中。 【得出结论】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微生物的存在 21012.12. 最早的显微镜…… 最早的霉菌形态图 大自然中有许多供我们透视世界、寻找意义的窗口,微生物即是其中的一扇!有许多绝顶聪明、洞鉴犀利的生物学家前仆后继擦亮了窗上的玻璃…… 透过这些窗户,我们能够看到微生物之美,可以应用微生物之能,可以避免微生物之害,可以更了解人类过去所不尽知道的领域……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 你知道什么是微生物吗? 微生物是生物圈中,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 微生物的种类 单细胞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蓝藻等 多细胞微生物: 霉菌、食用菌、药用菌等 无细胞结构微生物: 病毒、类病毒、朊病毒等 你能不能列举几种微生物? 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如此之多,那么它们都生活在哪里呢? 土壤,这里有微生物生活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 ——微生物主要的活动场所 动植物的体表和体内,这些地方各种条件很适宜微生物的生活 ——微生物活动的重要场所 甚至是在营养贫乏的岩石、矿上、荒漠都有微生物的存在 所以我们可以说:微生物无处不在 活动: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 【发现并提出问题】放久了的面包很容易发霉,为什么放久了的面包会发霉? 【收集相关信息】面包的发霉主要是由于空气中的部分微生物(主要是霉菌)进入了面包中 【作出假设】我们的身边处处存在着微生物 【设计实验方案】…… 【实施实验并记录】…… 【分析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 每种生物都有它们 各自的生活方式 腐生生活 如:霉菌、蘑菇等 ——生物圈中的 分解者 寄生生活 如:炭疽杆菌等 ——生物圈中的 消费者 自养生活 如:蓝藻、S细菌等 ——生物圈中的 生产者 了解微生物的生活 微生物代谢类型 (多而且强度高) 微生物繁殖特点:速度极快 现在你了解为什么微生物数多、分布广的原因呢吗? 活动:假如地球上没有微生物 没有细菌,没有病毒,没有真菌,没有……这个世界会是怎么样的呢?发挥你的想象力,大胆地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说不定你还能为你们组贡献一份力量哦! 1、在生物圈中,为什么微生物的数量极多、分布极广呢? 2、举例说明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3、画一个示意图,表示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思 考与练习 单细胞微生物:细菌——葡萄球菌(球形菌) 单细胞微生物:细菌——大肠杆菌(杆形菌) 单细胞微生物:细菌——淡水中的螺旋菌(螺旋形菌) 单细胞微生物:放线菌 单细胞微生物:蓝 藻 多细胞微生物:霉菌 美味可口的食用菌(多细胞微生物) ▲ 香菇 ▲ 金针菇 ▼ 木耳 ▼ 双孢菇 ▼ 鲍鱼菇 ▲ 猴头菇 ▲灵芝 多细胞微生物:药用菌 ▲冬虫夏草 无细胞结构微生物:病毒(爱滋病病毒HIV) 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在发展中国家非常流行,通过血液、精液和母乳传播 无细胞结构微生物:病毒(流感病毒) 腐生型微生物 —— 蘑 菇、云芝 寄生型微生物 ——炭 疽 杆 菌 寄生型微生物 —— 肺炎双球菌 自养型微生物 —— 蓝 藻 根 瘤 菌 和 根 瘤(固氮作用) 单细胞微生物:支原体 支原体又称“类菌质体”,曾称“类胸膜肺炎微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