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詹天佑为慈禧修建“扫墓”铁路
詹天佑为慈禧修建“扫墓”铁路
虽然号称“第一”,但只为皇家“扫墓”服务,这条铁路是典型的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
詹天佑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铁路工程专家,他不仅在我国铁路史上,而且在世界铁路史上也是一位有影响的人物。提起詹天佑,人们必然想到1909年建成的京张铁路,一般认为这是在詹天佑主持下,中国人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其实,这是不准确的,因为在这之前六年,即1903年,詹天佑还曾独立设计修建过另一条铁路——高易铁路。高易铁路才真正是中国人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该铁路从原河北省新城县高碑店开始,至易县梁各庄的清西陵止,故称“高易铁路”。因为这条铁路长度很短,全长只有37公里(加支线全长46公里),且用途仅为皇家祭祖而用,所以这个“第一”一直被人忽略了。其实这条铁路的成功建设实践,不管对当时的中国还是詹天佑本人来说意义都非同一般,它击碎了外国人说“中国人自己不能修筑铁路”的断言,说明中国人有能力完全可以不依赖西方国家而自行建造铁路,由此开启了中国人自己修建铁路的起点。
詹天佑曾经留学美国。两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中的曾国藩、李鸿章、容闳等洋务派,制定了向美国派留学生的计划。从1872年开始,先后四年派出四批,每批30名,共120名年龄12至15岁的幼童赴美国留学,学习期限15年。第一批30名幼童中就有平民的孩子詹天佑,当时他12岁。
詹天佑到美国后,亲眼目睹了北美西欧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对机器、火车、轮船及电讯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赞叹不已。他带着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信念,先后就读于当地的小学、中学。于1877年考取美国著名大学伍斯特理工大学,之后又相继考取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铁道工程学。1881年以名列第一的优异成绩从耶鲁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并于同年8月与其他学生一起回到中国。
当时国内守旧的官僚对这些学生并不认同,以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他们虽学有所长,根本没有适合的岗位来发挥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术。詹天佑此时被分派到福建水师旗舰“扬威”号当驾驶官。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詹天佑在马尾军港驾船英勇抗击侵略军。战后被调入黄埔水师学堂任教习,在七年中一直用非所学。
这时候,西方国家为了进一步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在清政府的被迫默许下,掀起了在中国建设铁路的高潮。当时中国在李鸿章主导下虽然建立了中国铁路公司,开始在一些主要地区建设铁路,这些在建或建成的铁路名义上由中国经营,但因为技术和资金都来自外国,所以实际上是由外国势力控制,在建设和运营中中国始终受制于他们。
詹天佑经朋友推荐,于1888年到了李鸿章的中国铁路公司工作。他成为当时该公司内唯一的一个中国铁路工程师,只是在洋人手下工作,在技术上隶属洋人管辖和领导。期间,他参与了塘沽到天津、天津到山海关铁路的工程。在建滦河铁桥时,英国、日本、德国工程师都相继失败,最后将任务交给了詹天佑。他分析了外国工程师失败的原因,研究了滦河河床的地质土壤情况,改变了桥桩地点,采用中国传统方法,配合机器打桩,终于出色完成了滦河铁桥的全部工程。1894年詹天佑被英国工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
恰在此时,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惨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国际地位因此一落千丈,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热潮。到了1900年,又发生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京津一带清军溃败,迫使慈禧太后挟光绪帝于1900年8月15日西逃陕西西安。最终清廷与西方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以丧权赔款为代价使战争平息,慈禧和光绪帝得以从西安启程回京。
1901年10月6日,慈禧一行发卒数万人,带行李车3000辆,从西安出发,出潼关经河南,奔直隶。因一路颠簸实在太慢太苦,恰好此时由比利时人修建的芦汉铁路(京汉铁路)已经铺通直隶部分,有人建议慈禧改乘火车。没想到一向顽固保守对火车视如异物的慈禧,因受够了一路颠簸之苦,竟然答应这一建议,决定到保定后开始乘火车回京。
刚刚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凯得旨立即准备好了一个专列,车内装扮极尽奢华,用黄缎子障壁,地上铺黄龙图案地毯,威严华贵,金碧辉煌。慈禧登上火车,见布置舒适异常,非车马人轿可比,心情高兴起来。车启动后,行不及一日,即到达位于丰台的终点马家堡车站。此行火车这西洋玩意儿给慈禧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慈禧这次乘火车尝到了甜头,便产生了兴趣。1902年下半年,慈禧提出明年(1903)清明率文武大臣到西陵祭陵时,希望乘坐火车去。但是,谁都知道现在已有的芦汉铁路,并不通易县的清西陵,火车只能坐到新城县的高碑店。从高碑店下火车向西到易县清西陵还有近40公里,这一段怎么办?
善于揣摩讨好慈禧的袁世凯闻知,立即奏请他要在这一段修建一条专供皇室祭祖之用的铁路。慈禧见奏自然高兴,当即准允。为了不误1903年祭祖之用,命袁世凯于6个月内建成这条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