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点拨中考》化学授课课件河北专版第9单元溶液1.ppt

2018版《点拨中考》化学授课课件河北专版第9单元溶液1.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8版《点拨中考》化学授课课件河北专版第9单元溶液1

(2016·石家庄十八县联考)溴酸银(AgBrO3)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分别如图甲、乙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氯化钾的溶解度增大 B.溴酸银中,溴、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3 C.20 ℃时,溴酸银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钾的溶解度 D.80℃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降温到20 ℃,AgBrO3析出的质量多 D 备选题库5-2 【解析】 由溶解度曲线可以知道,80℃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降温到20℃,AgBrO3析出的晶体质量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请翻到“活页提升练”P197~199,完成 “分层提升训练” (2017· 淮安)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与水混合,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牙膏    B.蔗糖 C.面粉    D.豆油 B 备选题库1-2 【解析】 活中常见物质与水混合,能形成溶液的是蔗糖,牙膏、面粉、豆油均形成浊液。 下列关于乳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乳化就是将油污溶解而除去 B.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C.用醋洗去水壶里的水垢是乳化现象 D.洗洁精有乳化功能,可用来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D 考题2 溶解和乳化的学习是为高中阶段学习“分散系”奠定基础,这两个概念既有本质的区别,又容易混淆,所以,经常作为中考的重要考点,呈现在选择题中。 【寻考法】 【探解法】 A项,乳化是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故选项说法错误;B项,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汽油,能够溶解油污,不是利用乳化作用,故选项说法错误。C项,用醋洗去水壶里的水垢是因为水垢中的物质和食醋反应,从而把水垢除去,不是利用乳化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D项,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点学法】 要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理解溶解与乳化的本质区别。 【解析】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 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 A.用自来水洗手 B.用汽油清洗油污 C.用洗涤剂清洗餐具 D.用盐酸清除铁锈 变式2-1 C 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去污原理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酒精除去附着在试管内壁的碘 C.用洗涤剂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D.用热水洗去附着在烧杯底部的硝酸钾 变式2-2 C 【解析】 A项,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汽油作溶剂,溶解了油污,形成了溶液;B项,用酒精除去附着在试管内壁的碘,是酒精作溶剂,溶解了碘,形成了溶液;C项,洗涤剂起乳化作用,将原来的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D项,用热水洗去附着在烧杯底部的硝酸钾,是硝酸钾溶解在水中,形成了溶液。 (2017·桂林)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下降的是(  ) A.食盐   B.浓硫酸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 C 考题3 物质溶解后导致溶液温度的变化是重要的考点之一,各省市都比较重视,但在河北中考试卷中不可能单独成题,只是作为一个选项或一个填空呈现。 【寻考法】 【探解法】 对于一些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导致温度明显发生变化,我们需要记住几个典型的例子,如,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浓硫酸溶于水使溶液温度升高。 【点学法】 物质的溶解过程中都会有吸热和放热这两个过程,溶液的温度变化取决于这两个过程中哪个占主导地位,若吸收的热量>放出的热量,则温度降低,反之,则温度升高,若相等,则温度不变。 【解析】 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说明加入的物质溶于水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 (2017·海南模拟)某同学往如图所示的烧杯(用石蜡将烧杯和塑料片黏在一起)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蔗糖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 变式3-1 D 如图所示,分别向试管内加入下列各物质时,能使U形管右侧管内液面显著升高的是(  ) A.硝酸铵 B.稀硫酸 C.浓盐酸 D.生石灰 变式3-2 D 【解析】 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说明装置内气体压强增大,由于热胀冷缩的原理,可知是由于物质溶于水或者与水反应放热使压强增大,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使压强增大。 (2016·河北)如图所示实验中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甲实验:火柴梗的a点最先炭化,说明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B.乙实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使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说明橡胶棒带负电 C.丙实验:冷却后析出晶体,说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D.丁实验:滚摆从上向下运动,速度增大,说明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B 考题4 命题方向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及转化 【寻考法】 饱和溶液与不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