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 人民版必修2.docVIP

2017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 人民版必修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 人民版必修2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 1.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寄托情思的诗作《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州……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所反映的是 A.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 C.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 D.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 2.廷寄是清代皇帝授命内廷寄发的一种谕旨。其有关告诫臣下、指示方略、考核政事、责问刑罚失当等机要文书,为防止泄露,不交内阁而由军机大臣密封,加盖军机处印信后,交兵部捷报处寄送各省有关官员,封面上书“军机大臣字寄某官开拆”或“传谕某官开拆”。19世纪末“廷寄”开始逐渐被废除,其主要原因是( ) A.电话在中国普遍使用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军机处办事效率低下 D.电报的广泛使用 3.衣食住行可以折射出时代特有的风貌。20世纪30年代上海不可能出现的社会生活场景是( ) A.穿着西装的男子在吃西餐 B.汽车在马路上穿梭 C.手持报纸的报童在大街上叫卖 D.人们用移动电话问候 4.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法令,民众纷纷剪去辫子。1917年,张勋扶持清帝复辟,京津地区民众纷纷抢购假辫子戴上。这一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 A.辛亥革命彻底失败了 B.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要有一个渐进过程 C.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取决于政权的变更 D.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艰难曲折 5.阅读下列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武汉出现的时间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技术门类 西方发明 上海 武汉 铁路 1825年 1876年 1906年 天气预报 1856年 1873年 1919年 电话 1876年 1882年 1912 年 电灯 1881年 1882年 1906年 汽车 1883年 1901年 1921年 无线电 1896年 1909年 1925年 A.中国近代科技发展呈现地域不平衡 B.中国吸收了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C.中国引进西方科技的时间逐年缩短 D.中国民族工业主导两地的近代化 6.《中国社会通史窑民国卷》:“民国光复,罐头之品,番餐之味,五方来会,烦费日增。”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A.人们已完全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 B.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 C.西方生活方式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 D.部分民众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 7.顾维钧回忆他在20世纪初与梅兰芳交往时说到:“有人介绍我和梅兰芳初次见面时,他对我打千(介乎作揖和下跪之间的礼节),其实我不过是外交部的秘书。两年以后我们再次见面时,他向我鞠躬而未打千。以后他从国外演出归来,我们又见面了。从那以后,我们只是握手。”这些变化说明 A.平等意识逐渐增强 B.近代风俗中西合璧 C.传统礼仪不复存在 D.演员地位逐渐提高 8.从19世纪末自行车从西方传入中国,成为宫廷贵族的玩具;到20世纪60、70年代自行车和缝纫机、手表一起成为年轻人结婚必备的三大件;再到80年代,自行车逐渐成为中国人最重要、最普及的代步工具;如今自行车不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交通工具,也是人们健身、休闲的好方式。自行车命运的变迁不能说明( ) A.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 C.中国自行车工业世界领先 D.人们环保、健身意识的增强 9.“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对“断发”问题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① 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提出“断发”主张 ② “断发”具有反清革命色彩 ③ 人们的平等观念有了某些增强 ④ 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晚清上海的报刊上,曾展开过一场有关于俭与奢问题的讨论。其中,有人认为“裕国足民之道,不在乎斤斤讲求崇尚节俭,盖自有其道也。此道若得,则上下皆富矣,何至有患贫之时?区区节俭又何足道哉?”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应该是( ) A.西式生活方式传入的影响 B.传统观念受到洋务思想冲击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 D.节俭传统不利于国货的销售 11.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