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大纲版2018高考一轮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课件.ppt

化学:大纲版2018高考一轮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学:大纲版2018高考一轮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课件

方 案 反应物 甲 Cu、浓HNO3 乙 Cu、稀HNO3 丙 Cu、O2、稀HNO3 (4)该小组还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证明氧化性KMnO4Cl2Br2。操 作步骤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此实验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d中加入KBr溶液,c中加入固体KMnO4,由a向c中加入浓盐酸 c中有黄绿色气体产生,d中溶液变为黄棕色 没有处理尾气装置 解析(1)联想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反应首先需检查装置的气密 性,特别是题目中的“加热c”的暗示信息,更易想到其目的是检查 装置的气密性。 (2)Cu与浓HNO3反应生成NO2,加入蒸馏水后硝酸的浓度变小,反应 速率变慢,生成的NO2量减少,其颜色变浅。 (3)根据方案丙的反应原理:2Cu+O2 2CuO,CuO+ 2HNO3=Cu(NO3)2+H2O,可知该方案制备等量的Cu(NO3)2时,消耗 的HNO3量少,且无有害的NO2、NO等氮氧化物的生成。 (4)要证明氧化性KMnO4Cl2Br2,可根据以下反应原理实现: 2KMnO4+16HCl(浓) =2MnCl2+2KCl+5Cl2↑+8H2O,Cl2+ 2KBr=2KCl+Br2,根据反应的颜色变化来说明反应的发生,再根 据装置的特点即可得出其实验步骤。因生成的Cl2等有毒,可得该 装置的缺点是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主观题 考查常见气体的制备及反应原理。常用的气体制备 装置及操作技能。 (2009·江苏如皋)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比较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收集装置为________。 (2)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并收集较纯的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收集装置为________。 A  D B  C (3)实验室用氯化铵与熟石灰两种固体加热制取氨气,氨气的密度比空 气的小,极易溶于水。推断: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________,收集装置为________。 A E (4)利用废弃的可乐瓶和底部有小孔的试管(试管小孔处 事先放有一缝隙很小的铜网)组成制取氧气的装置(如图所示)。 该装置中A中应盛放 ,B中应放进 ,若使正在发生的反应停止,可以通过操作 来实现。 H2O2溶液 MnO2粉末 将试管提出液面 思路点拨:(1)固体加热制取气体应选用装置A,欲收集干燥的氧气,故应用排空气法收集,由于O2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故选用装置D。(2)液体与固体不加热制取气体,应选用装置B,为了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故可用排水法收集O2。所以选装置C。(3)固体与固体加热制取气体,反应装置应选A,根据氨气易溶于水且其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故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选用E装置收集氨气。(4)此装置类似于启普发生器,故可用于固体与液体的反应,所以在A中应盛放H2O2溶液,B中应放MnO2粉末。若使正在发生的反应停止,可以将试管提出液面即可实现。 高分解密 对实验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对气体的制备和收集方法没有灵活掌握是导致出错的根本原因。在复习备考中,一是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掌握物质制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二是要学会识别、分析常见实验装置图,正确运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等知识。通过联想、迁移和重组,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1.(5分)下列各组气体中其制备装置、收集装置和收集方法均相 同,且都可用浓H2SO4干燥的是(  )           A.SO2和H2S B.CH4和NH3 C.CH4和O2 D.CO2和H2 解析:A、B项中的H2S、NH3不能用浓H2SO4干燥;D项,CO2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H2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答案:C 2.(5分)(2008·山东信息卷)按下述实验方法制备气体,合理又 实用的是(  ) A.锌粒与稀HNO3反应制备H2 B.向饱和NaCl溶液中滴加浓硫酸制备HCl C.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制备SO2 D.大理石与浓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