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疾病与遗传.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疾病与遗传

第五章 遺傳工程、基因治療與生物的無性複製 第一節 遺傳工程與基因的選殖(gene cloning) 遺傳工程學的發展是二十世紀生命科學界最大成就之一,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遺傳工程學的發展更使得我們有可能在這一個世紀改寫人類物種演化的過程,生為這個世紀開創者的我們,不得不對這種技術有一個較深入的瞭解。 基因工程的誕生 雖然現在人們公認基因工程學誕生於1973年,但是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基因工程學的發展卻要從20世紀的50年代開始說起。在那個年代生化學的研究進展快速,生化學家開始對生物的遺傳物質DNA開始系統的研究,在50到70年代近20的研究中奠定了生物遺傳訊息表現的基礎知識,這些知識就是我們在第一章內所介紹的內容。 但是基因工程技術的誕生則必須直接歸功於當時的一些發現與兩位學者的合作,這些發現是:核酸限制內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與DNA連接酶(DNA ligase)兩種酵素、細菌體內一種獨立於染色體外具有獨立複製能力的一種小分子量的複製子(replicon)的發現;及兩位基因工程學的創始者就是P.Berg 與S.Cohen。 1.核酸限制內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的發現 核酸限制內切酶(也可以簡稱限制酶)是遺傳工程技術中所使用的切割工具。這種酵素自從1970年Smith和Wilcox從流感嗜血桿菌中分離並純化了第一種限制酶HindII後至今已經有數百種不同的限制酵素被發現、定性與量產。限制酶究竟有何特殊性,使得一個全新的科技世紀因此而誕生呢? 我們以1972年Boyer實驗室發現的名叫EcoRI的核酸內切酶為例,看一看限制酶為何可以當成遺傳工程學中的手術刀。EcoRI這種酶每遇到DNA分子上的GAATTC序列,就會將雙股DNA分子切開形成DNA片段,下圖就是EcoRI的作用圖。由於其切割的序列有一種迴文的性質,所以其切割的結果就會產生一種可以AT、CG互補配對的切割尾,所以兩個來源不同的DNA分子就可以用這種限制酶切割後相互連接(如下圖中藍與紅色的兩個DNA分子)。 不同的限制酶切割的序列的專一性各不相同,下表就是幾種常用的限制酶的切割專一的鹼基序列與其分離來源的菌種名稱。 不同種的限制酶切割後的尾端一共有三種:5’-黏接尾、3’-黏接尾、與平尾。 2. DNA連接酶(DNA ligase)的發現 另一個突破性的發現是DNA連接酶。1967年,世界上有5個實驗室幾乎同時發現了DNA連接酶。這種酶參與了DNA的複製與DNA裂、缺口的修復。這種酵素可以將上面兩個用相同限制酶切割配對連接的DNA分子連接成一個以共價鍵連接完好的DNA分子。 3. 細菌體內一種獨立於染色體外的小分子量複製子(replicon)的發現 在科學家對致病細菌的抗藥性的研究中意外的發現了一種可以在微生物體內獨立於其染色體外自行複製的小型DNA分子,科學家稱之為質體(plasmid)。質體上除了帶有可以讓其在微生物體內進行複製的信號外,還帶有微生物的抗藥基因。這種抗藥基因的存在是微生物可以抵抗抗生素治療的原因。在自然界,這種帶有抗藥基因的質體可以在微生物間移動,但是以人為的方式控制其進出微生物的技術一直到1970年才成功。這種將某種遺傳特徵在不同的生物個體間傳遞的方式稱為轉型作用(transformation)。 1972年, 一組研究團隊在Berg與Cohen兩位學者的領導下將大腸桿菌(E.coli)中的抗四環素(Tetr)質體pSC101和抗新黴素(Neor)的質體pR6-3,在體外用限制酶EcoRI切割,並用DNA連接酶連接成新的重組質體,然後用人工的轉型法將此重組的質體轉入大腸桿菌中。結果在含四環素和新黴素的洋菜平板上,選出了抗四環素和抗新黴素的重組菌落。這是基因工程發展史上第一次完成重質體成功轉型的例子。基因工程從此誕生,1973被定為基因工程的元年。 基因的選殖(Cloning) 這種可以帶領外來基因至生物個體內進行複製的小型複製子被稱為載體(vector)。現在用在基因轉殖的載體除了細菌體內的質體外,病毒性的載體也常用,科學家因應人類基因體計畫的需要,現在也發展出人工的細菌染色體載體與酵母菌染色體載體。下圖就為數種常用載體的圖示。 A)質體載體選殖基因示意圖 B)噬菌體載體基因選殖示意圖 C)酵母菌人工染色體載體 D)細菌人工染色體載體 載體的形式常會因基因轉殖的目標生物體的種類而有些許的不同,動物為基因轉殖的目標體時,則常用的載體是動物病毒(例如:反轉錄病毒);植物則常用一種可以誘發植物發生腫瘤的細菌性的質體(Ti質體)當成基因轉殖的載體。載體的應用在基因工程技術發展的早期似乎是基因轉殖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要角,但是現在在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