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原理.ppt

  1. 1、本文档共1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原理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及其应用 提 纲 第一节 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原理 第二节 PCR反应体系和循环参数的优化 第三节 PCR反应的问题与对策 第四节 一个常规PCR实验的设计 第五节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类型 第六节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应用 第七节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近十几年来发展和普及最迅速的分子生物学新技术之一。由于它具有强大的扩增能力,并且可与其他分子生物学方法(如核酸杂交)和免疫学方法(如ELISA)相结合应用,使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大大增强,因而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各个学科,包括基因的克隆、修饰、改建、构建cDNA文库,遗传病,传染病的诊断,法医学鉴定,物种起源,生物进化分析,流行病学调查,等等。由于PCR对世界生物医学研究的巨大推动作用,其发明者Mullis因而获得1992年诺贝尔医学奖。 最早报道的PCR是用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 经枯草杆菌蛋白酶处理后获得的Klenow片段来 催化DNA链的延伸。由于加热变性时酶会失活, 需要补加一份酶催化下一轮合成。这样不仅操 作复杂,而且由于酶反应的温度较低,DNA分子 会产生二级结构或引物非特异退火,使反应效 率低且易出现非特异性产物,同时,会增加污 染的机会。耐热DNA聚合酶的应用使PCR得以完 善。这种酶在加热95℃时不会变性,引物退火 和链的延伸可以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因而使 得PCR的产率和特异性都大大提高。 PCR技术问世后,不仅迅速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广 泛应用,而且不断衍生出许多新的技术,使其应用范围 不断扩大,特异性和敏感性也不断提高。 比如反转录PCR(RT-PCR)是以mRNA为模板,通过 反转录反应合成cDNA,再做PCR扩增,因而可检测特异 的mRNA或得到其cDNA克隆; 如果仅有很少的序列资料,可通过锚式PCR对RNA 进行分析; 差异显示PCR(DD-PCR)可以鉴定和分离在不同条 件下(如机体或细胞受某种刺激或疾病时)某些有表达差异 的基因,而无需确切的序列资料; 免疫PCR是将PCR的强大扩增效力应用于免疫学检测 中,与传统方法相比其灵敏性要提高几个数量级; PCR- ELISA则是将PCR与核酸杂交、ELISA连为一 体,用ELISA鉴定PCR产物,避免了因使用Southern Blotting所带来的放射性污染等等。 第一节 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原理 PCR是利用耐热DNA聚合酶在体外条件下,催化一对引物间的特异DNA片段合成的 基因体外扩增技术。它包括三个基本过程: DNA扩增量呈指数上升 反应最终的DNA扩增量可用Y=(1+X)n计算。 Y代表DNA片段扩增后的拷贝数,X表示每次扩增效率的平均值,n代表循环次数。平均扩增效率的理论值为100%,但在实际反应中平均效率达不到理论值。 反应初期,靶序列DNA片段的增加呈指数形式,随着PCR产物的逐渐积累,被扩增的DNA片段不再呈指数增加,而进入线性增长期或静止期,即出现“停滞效应” ,这种效应称平台期。 第二节 PCR反应体系和循环参数的优化 (一)PCR反应体系 1、引物 2、耐热Taq DNA聚合酶 3、三磷酸脱氧核苷酸(dNTP) 4、镁离子 5、模板 6、缓冲液 (二)循环参数 1、变性的时间和温度 2、引物退火的温度与时间 3、延伸时间和温度 4、平台效应 (一)PCR反应体系 1、引物 2、耐热DNA聚合酶 3、脱氧核苷三磷酸 4、镁离子 5、模板 6、PCR缓冲液 7、ddH2O 1、引物 在聚合酶链式反应中,要注意所用的引物浓度,一般引物控制在20~200pmol,这种浓度通常足以保证进行30轮以上的扩增。引物浓度偏高,会引起错配和非特异性产物的扩增,同时增加生成引物二聚体的几率。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