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害物质于人体健康复习资料第二章 天然毒素64
第二章 食品安全与有害物
新华网北京2008年12月27日,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22家责任企业愿意向患儿主动赔偿,对近30万名确诊患儿给予一次性现金赔偿。
2010年1月—5月,全国共发生108起食物中毒事故,中毒2452人,死亡56人,
误食了被农药和鼠药污染的食品、
细菌性食物中毒和菜豆中毒、
误食被农药、鼠药污染的食品、
有毒植物、
熟食卤菜亚硝酸盐等。
医学证实:
癌症、畸形、抗药性、青少年性早熟、中老年心血管疾病等
食品中抗生素、激素、及合成药物滥用及残留有关。
2-1食品中的天然毒素
食品中成分
第一部分:
营养物:
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第二部分:
人体不可缺少,不增加、不减少食物营养价值:
如纤维素;
第三部分:
对人体有益,不是营养物,如抗癌物;
第四部分:
对人体有害物;
如破坏营养、防碍吸收,毒物或致癌物。
食品中天然毒素
有毒物——动植物体内代代谢物;
自身保护手段。
动植物体内毒物:
生物碱;
甙类;
有毒蛋白和肽;
蛋白酶抑制剂
植物红血球凝集素——凝集素或凝血素。
异体蛋白;
其他毒物;
中毒因素:
食用有毒物;
无害食品—食物过敏;
如:肉类、鱼类、蛋类及蔬菜、水果;
遗传原因——食物成分和食用量正常;
先天缺乏乳糖酶—饮用牛奶腹胀等症状;
一、 动物类食品中毒素
1.动物器官组织
1)肝脏毒素
代谢废物和毒物最大器官;
细菌、寄生虫在肝脏生长、繁殖;
动物患肝脏疾病。
熊、牛等肝中主要毒素
胆酸—胆酸、脱氧胆酸和牛磺胆酸混合物
牛磺胆酸毒性最强—CNS抑制剂;
胆酸代谢(人肠道菌丛作用)→脱氧胆酸—对结肠、直肠癌有促进作用。
猪肝胆酸少,毒小;
大量摄入动物肝脏→中毒。
VA
动物肝脏和脂肪中;
鱼类肝脏中含量最多;
VA可提高人免疫力;
大量服用VA →视力模糊、失明、损肝。
人每天摄人6gVA →慢性中毒
食入肝脏适量;
反复洗涤、浸泡3-4h;
不能食用病变肝脏;
2)动物内分泌腺
甲状腺中毒;
甲状腺分泌—激素—甲状腺素,
生理作用—正常新陈代谢。
扰乱人内分泌——类似甲状腺机能亢进;
猪甲状腺位于气管喉头前下部;
血脖肉→中毒;
在600℃被破坏;
肾上腺中毒
肾上腺
在两侧肾脏上端——“小腰子”
可分泌20余种脂溶性激素;
误食→肾上腺素浓度增高→中毒。
期食后潜伏15-30min。
恶心、肌肉震颤,血压急升、
诱发中风、心肌梗塞等。
病变淋巴腺中毒
淋巴腺分布于人和动物全身
鸡臀尖—淋巴腺集中
病变淋巴腺—充血、化脓、坏死等—
有大量病原微生物疾病。
对有无病变淋巴腺一律丢弃。
2.鱼类毒素
海生动物中毒不同类型
海洋动物 毒物类型
海葵、海蛰、章鱼 蛋白质
贝类、蟹类 岩蛤毒素
河豚、加洲蝾螈 河豚毒素
棱鱼、黑鲈 雪卡毒素
青花鱼、金枪鱼、蓝鱼 组胺
蝾螈两栖类
海蛰
海葵
青花鱼
金枪鱼
黑鲈
飞鱼
鲭鱼
1)鲭鱼中毒
原因:
常温贮存→细菌性分解组胺(有毒)
海鱼类(如青花鱼、金枪鱼、蓝鱼和飞鱼等);
—捕获后易产生组胺。
沙丁鱼、凤尾鱼中毒也与组胺有关。
我国食品组胺允许1mg/1g。
摄入1.5mg/kg体重——中毒
组胺—碱性物,加醋烹饪;
鱼类—冷冻储藏。
2)雪卡鱼中毒
被有毒藻类毒化的鱼类总称。
雪卡鱼——400多种,数十种有毒;
如梭鱼、黑鲈等。
雪卡毒素比河豚毒素强20倍。
在鱼体、人体富集;
影响人胃肠道和神经系统。
中毒症状与有机磷中毒相似:
迟发死亡,无好的预防方法。
3)鱼卵和鱼胆中毒
淡水鱼类(草鱼、鲤鱼、青鱼等)
鱼胆毒素—细胞毒和神经毒中毒、死亡。
毒性球蛋白,有高耐热性;
100C、30min毒性部分破坏;
4)河豚毒素
河豚
河豚
味美——剧毒鱼类。
全球200种,我国70多种。
河豚毒素——卵巢、皮肤、肝脏、肌肉中。
《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严禁作为菜肴,不得流人市场;
毒素分布浓度高到低:
卵巢、鱼卵、肝脏、肾脏、眼睛和皮肤,肌肉和血液。
冬季产卵期肉风味最佳,含毒素多;
毒性
神经毒,比氰化钠大1000倍,
人经口致死——40g/kg体重。
一般10g河豚卵致命。
食后30-60min内死亡。
死亡率50%。
河豚毒素很难去除。
5)贝类毒素
贝类本身不产生毒物,
摄取海藻或与藻类共生——有毒。
一些海藻感染牡蛎、油蛤、扇贝等。
海洋“红潮”—污染鱼和贝类有毒。
毒化贝和非毒化贝外观无区别;
牡蛎
油蛤
岩蛤毒素
麻痹性贝类毒素—被毒化的双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