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弹性概述.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弹性概述

心理弹性概述 山东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 范文静 相关文献 《心理弹性研究综述》——2002年,健康心理学杂志(Health Psychology Journal). 作者:席居哲、桑标。 《韧性——在压力下复原和成长的心理机制》——2005年,心理科学进展(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作者:于肖楠、张建新。 《心理弹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2008年,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席居哲、桑标、左志宏。 一、心理弹性的概念 二、心理弹性研究的缘起与沿革 三、心理弹性研究取得的成果 四、对弹性研究的前瞻 一、心理弹性的概念 心理学界用“resilience”意指人的心理功能及其发展并未受到严重压力/逆境的损伤性影响的心理发展现象。 Resilience的含义:(1)跳回;回弹性;回能;弹能(2)恢复力,复原力;迅速恢复愉快心情。 (一)研究界常用resilience一词意指三种情况: 1、曾生活于高度不利环境的儿童,战胜了逆境,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结果; 部分香港学者的译法“压弹”和与此相近的“抗逆力”适应于这种情况 2、儿童虽然仍生活在不利的环境中,但能力不受损害; “韧性”更适应于这种情况 3、是指儿童能够从灾难性事件中成功地恢复过来。 一些台湾学者的译法“复原力”更适应于这种情况。 总的看来,弹性一词更具普适性,从词义来看,其兼具了“复原”、“弹回”、及“韧性”诸方面。 (二)弹性的概念是很宽泛的,大致可以分为四类观点: 第一类观点,强调应关注积极的结果。 比如,Masten(1995)等人考察了与社会技能发展有关的因素。 Bandura(1995,1997)及其他研究者对于自我效能感的前因后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第二类观点,强调应注意各种积极经历的影响。 比如,许多研究者对社会支持的保护性作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Stouthamer-loeber(1997)等力求找到那些只会有效地导致积极结果而不会导致消极结果的变量,但没有成功。 第三类观点,强调关注个体如何应对压力和逆境的过程。 Murphy于60-70年代间对应对压力和控制进行了研究,认为人们克服恐惧和应对挑战的方式十分重要。这引发了考察应对压力过程的大量研究。目前已清楚,有效应对机制(或者说是心理防卫机制)有一个基本的使用范围,对一种压力经历有效的应对方式可能对另一种不同的压力经历并不那么有效,而且,人们惯于运用的应对方式也存在着本质上的个别差异。 第四类观点,强调关注人们对强大压力和严重逆境反应特征或过程上的差异。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对弹性从操作上定义,即,尽管所经历的环境有导致心理疾病的危险,但是却产生了相当好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研究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儿童对心理社会危险经历的抗拒能力上。其研究兴趣放在结果的范围上,而不仅仅着眼于非常积极的某个结果上。这种观点目前较为盛行。 二、心理弹性研究的缘起与沿革 (一)心理弹性研究的缘起 心理弹性研究缘起于二十世纪前半叶,心理卫生运动的蓬勃开展,儿童身处压力和逆境的经历与不同形式的心理疾病和精神失调发展之间的联系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二十世纪后半叶,有关高危经历对发展影响的研究迅速扩展,探讨各种各样危险因子与心理或行为问题关系的研究数量之多,前所未有。 然而 ,在学术界孜孜以求致力于发现危险因子与何种心理或行为问题相关联的同时,却忽略了对另外一种情况的考察 ,那就是 ,尽管有一些人儿时经历了严重的压力或逆境 ,长大成人后却功能完好 ,甚至还很优秀。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20 世纪70~80 年代。 最早对传统研究提出挑战的,被认为是 Rutter 于 1972 年所做的有关母爱剥夺的研究综述 ,报告了个体差异的现象与证据自此 ,压力/逆境对个体影响个体差异的研究日益增多。一些儿童在经历了严重压力/逆境后仍功能完好 ,至少没有出现心理疾患和行为问题这一心理弹性发展现象逐渐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同。 (二)心理弹性研究沿革 心理弹性领域二三十年研究历程中,共经历了三次浪潮。这三次浪潮各有倚重、由浅入深、有理论到实践、逐次推进,构成了心理弹性领域简短而丰硕的研究史。 第一次浪潮:个体心理弹性确认和保护性因素发现。 此阶段,不同背景的研究者聚焦于心理弹性两个相互关联的要件标准上:一是如何确定危险因子及其程度,另一个是如何评估发展功能。 第二次浪潮:将心理弹性置于发展系统与生态系统,关注过程。此阶段政治发展心理病理学初显端倪,学者们需要对正常发展和病态发展给予同等的关注,心理弹性研究受此推动。研究者日益关注环境、动态变化,并基于发展系统的视角解释心理弹性。强烈的生态系统取向成为此阶段心理弹性研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