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态度与行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态度与行为

§2.5 态度与行为 一.态度的涵义 二.态度一致性与认知失调理论 三.态度的测量 四.态度对行为的影响 一.态度的涵义 1.基本界定 2.态度的心理结构 3.组织行为的态度类型 1.基本界定 态度: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 对客观对象所表现的积极、肯定的或消极、否定的心理倾向,行为是态度的外显。 指向性:态度主体(态度持有者)和态度客体(态度对象) 相对稳定连续性:理智者对于重要事物的态度,一旦形成不会轻易改变,成为其人格的一部分。 态度的核心是价值观 个体对某个对象的态度取决于他对这一对象的价值的判断与估计,不同的人由于价值观的不同,对待同一对象可能存在着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估价,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也就是说,价值观对个体的态度倾向起决定作用。价值观是态度的核心。如一个持有经济性价值观的员工,对于企业采取的经济刺激手段的态度将会是积极的,其行为的目的都服务于金钱和财富。下一节我们将重点讨论价值观的问题。 2.态度的心理结构 态度由三种成分构成 认知成份----对事物看法(理解、认识和评价,世界观、价值观)。 情感倾向----对事物的好恶,带有感情色彩和情绪特征。 意向成份---对事物的行为准备状态和行为反应。含有行为倾向。 关系复杂。一般三者协调一致。对工作重要意义,情感上,行为上。也可能不一致,“理智上,----但感情上----,因而行动上---- ” 如员工如果认为加班加点的决策是正确的,他就会对该决策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我很高兴加班加点”,并且打算努力以实际行动支持加班加点这一决策的实施。反之,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并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出消极、抵抗的行为。 比如甲对乙可能在情感上比较喜欢,甚至倾慕,但在行为倾向上却表现为远离乃至有意疏远。 个体对态度对象究竟具有什么样的态度,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我们只能从他的外显行为,如语言、体态、表情等行为表现来加以推测和分析。如,如果一个员工工作踏踏实实、兢兢业业,我们就可以从他的行为中推测他对工作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 心理学家罗森伯格(Rosenberg)用表格描述了态度的内在结构的特征。 态度与刺激和反应间的关系 刺激 态度 反应 二.态度一致性与认知失调理论 人寻求态度之间及态度和行为之间的一致性。个体试图消除态度的分歧并保持态度和行为之间协调一致,以使自己表现出理性和一致性。 出现不一致,采取措施以回到态度和行为重新一致的平衡态。改变态度,改变行为,或者找一种合适的理由。 可能你的朋友一直认为进口的东西质量好,认为柯达或富士进口胶卷照出的照片效果好,但是当他无意中用乐凯胶卷效果也不错,他便改变态度认为国产的东西质量也不错。 认知失调理论 Leon Festinger 1950年代后期提出,试图解释态度和行为之间的联系。 认知失调指个体可能感受到的两(多)个态度之间或行为和态度之间的不和谐。减少不协调,寻求使不协调最少的稳定状态。 一个人很喜欢抽烟,但最近听说抽烟可导致癌症,减轻或解决失调状态的办法主要有两个: 改变某一认知元素,使其与其它元素间的不协调关系趋于协调,如决定戒烟,或“不抽烟的人也可能的癌症,吸烟而长寿的人也很多” 增加新的认知元素,或今后决定抽焦油含量低的烟。 降低程度取决于3个因素 如果导致不协调的因素相对而言不太重要,则改变这种不平衡的压力就较低。 个体认为他们对认知因素的影响程度影响到他们对不协调做出反应的方式。如果他们认为这种不协调是一种不可控制的结果,即它们没有选择的余地,它们就不太可能改变态度。 奖赏也影响个体试图减少不协调的动机。当高度的不协调伴随着高奖赏时,可以减少不协调所产生的紧张程度,从而使态度改变的可能性降低。 A—B关系的测试 A—B关系可能通过考虑中介的权变变量而得到改进: 具体态度和具体行为; 社会对行为的限制; 问题中所涉及的态度的体验 接种效应 威廉.麦克格里和同事在研究态度变化是否会出自人们过去对某个问题的体验时,用医学术语来描述的。又称“免疫效应” 态度是在事实发生之后,用来使已经发生的东西产生意义的工具,而不是在活动之前指导行动的工具。我们擅长于为我们的行为寻找理由,而不擅长于去做有理由应该做的事 三、员工工作态度类型及测量 工作满意度: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的一般态度。工作满意度高,就有工作的积极态度。员工的态度,更多的是指工作满意度。工作满意感会严重影响员工的工作行为,如缺勤率、离职率和员工士气等。 工作投入:个人心理上对他的工作的认同程度,认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