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立医院健康教育宣传材料.doc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昆立医院健康教育宣传材料

健康教育宣传记录 (黑板报、墙报、画报、橱窗等) 时 间 2012年01月06日 形 式 黑板报 第 01 期 宣传内容 ?艾滋病什么病它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后引起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病。HIV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逐渐丧失防卫能力而不能抵抗外界的各种病原体,因此极易感染一般健康人所不易患的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最终导致????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通过性、血液和母婴三种接触方式传播,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传染性疾病。??????? 艾滋病的传染源有哪些? 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不洁性交、吸毒/静脉注射、母婴传播。 常见的症状及体征 1,全身症状? 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最常见的是反复出现的低热(约占72%),伴有寒战、消瘦、疲乏无力,体重下降(可达5~22公斤),继之极度嗜睡无力,不能支持平常的体力活动。2.淋巴结肿大 3.皮肤损害 皮肤粘膜是艾滋病侵袭的主要部位之一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神经紊乱病症已被公认为儿童与成年人艾滋病患者发病与致死的常见原因。传播途径只有三个:? 1)?性交传播 HIV可通过性交特别是性乱交传播。男性同性恋肛门性交,阴道性交,口交都会传播HIV。血液传播 输血传播:如果血液里有HIV,输入此血者将会被感染。 3)母婴传播 如果母亲是艾滋病感染者,那么她很有可能会在怀孕、分娩过程或是通过母乳喂养使她的孩子受到感染。 为什么说艾滋病是能够预防的 首先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非常明确,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其次,艾滋病病毒在体外环境下很脆弱,很容易被杀死,因此艾滋病病毒不通过空气、食物、水等一般性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另外,艾滋病病毒不能在蚊虫体内生存,不能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主要与人类的社会行为有关,完全可以通过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而被阻断,是能够预防的。? ?结核病防治知识 ▲结核病是如何感染、发病和传染的 结核菌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肺结核病人在其咳嗽,大声说话,打喷嚏时喷出的飞沫中含有结核菌,因此有咳嗽症状的排菌病人是最主要的结核病传染源. 健康人受到结核菌感染后,不一定发病,是否发病取决于结核菌的毒力和身体抵抗力的强弱,人体初次感染结核菌,通常无任何症状,但当抵抗力下降时可发病. ▲肺结核病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一)全身症状: 1、全身不适,倦怠,乏力. 2、发热:病人多表现为低热或午后潮热. 3、盗汗:多发生在半夜及清晨,病人不知不觉醒来,内衣已浸湿. 4,食欲不振,消瘦,体重减轻. (二)呼吸系统症状: 1、咳嗽,咳痰:是肺结核病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开始为轻微或短促的干咳,可伴有少量粘液痰,常不引起病人的注意,常误认为感冒,气管炎随着病情的进展,痰量渐增多,多为黄白色或黄灰色粘痰. 2、咯血及血痰 3、胸闷,胸痛. 4、气急. 因此,凡有咳嗽咳痰2周以上,咯血和血痰,胸痛2周以上,发热2周以上等症状中的任何一项,就应怀疑是否得了结核病,必须到正规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检查. 特别注意! ??? 结核病人必须到正规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治疗,并且结核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如何预防结核病 1.??教室、宿舍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据统计,每十分钟通风换气一次,4~5次后可以吹掉空气中99%的结核杆菌. 2.??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洗漱用具专人专用,勤洗手,勤换衣,定期消毒等. 3.??咳嗽、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捂住口鼻,避免结核病菌通过飞沫传染其他人. 4.?加强体育锻炼,生活要有规律,注意饮食营养和睡眠充足,保持健康心理,增强机体抵抗力,尽量减少发病机会。 ?? “知识是最好的疫苗”,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防病、保健知识,掌握科学的防病方法,并且不断增强自我保健意识,远离疾病,健康快乐每一天!? 健康教育宣传记录 (黑板报、墙报、画报、橱窗等) 时 间 2012年3月12日 形 式 黑板报 第03期 宣传内容 疲劳与机能恢复 劳是一种生理性现象,只要不是因为疾病所造成的或者是过度疲劳,一般不影响身体健康。人体生理学认为疲劳对人来说是一种保护性的机制。同时疲劳又是一种运动量的标志。对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来说,疲劳是一种正常的反应,没有疲劳就没有超量恢复。当然前一次疲劳没有消除而新的疲劳又紧接着产生,积累起来就会造成过度疲劳,不利于身体锻炼,也不利于身体健康。因而及时有效地消除运动性疲劳显得格外重要。常用的方法有:   1.休息   休息是消除疲劳的必要手段。休息有主动和被动之分。休息的方式包括睡眠、静坐、卧坐、娱乐、变换运动内容等。一定量的睡眠对消除疲劳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弗斯卡心理测验表明,睡眠如能达到6—7小时以上,身体状况就可以恢复到与前一天相同的水平。当然,睡眠的时间因年龄、性别有异。男子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