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 全球的现代化发展2014
第四章 全球的现代化发展 第一节 现代化的缘起 一、现代文明的时间起点——公元1500年 经济的加速发展 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 宗教改革的浪潮 大航海时代 二、现代化发端的内部因素 第一,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形成和王权的削弱。 第二,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 第三,宗教改革和世俗化。 第四,近代科学的兴起与确立。 第五,社会结构的多元性。 西欧历史发展的分散性、多变性和突发性特点,提供了更为宽泛的创新机制 1710至1795年间,罗伯特·贝克韦尔的科学培育法有可能—— 使小牛的平均重量从50磅增至148磅, 使菜牛的平均重量从370磅增至800磅, 使绵羊的平均重量从28磅增至80磅, 使羔羊的平均重量从18磅增至50磅。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类别 时间-数量 荒地被开垦数量 1700-1790年间 400多万英亩 每1个农民可养活的人数 1700年 1800年 1.7个人 2.5个人 谷物产量 1700年 1800年 1480万夸特 2110万夸特 伦敦肉类市场: 进货肉羊 1731年 1800年 56.5万头 75.6万头 农业生产迅猛发展 圈地运动引发——“农业的革命性变化” 资料来源: 钱乘旦、许洁明著:《英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煤炭资源的开发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一座煤矿 英国 1770年 1800年 1861年 煤产量 (万吨) 600 1200 5700 钢产量 (万吨) 5 13 380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三、现代化发端的外部因素 西欧的殖民掠夺和殖民扩张,加速了资本主义原始资本积累,扩大了资源供给,拓展了更广阔的市场; 贵金属的掠夺支撑了刚刚开始确立的世界货币交换体系; 殖民掠夺的需要也对科学和技术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第二节 现代化发展的三次浪潮 一、第一次现代化浪潮 范围:一类是西欧诸国,包括最早开始现代化的英国、法国和稍后的荷兰、比利时、挪威、丹麦、意大利、瑞典等;另一类是西欧的海外移民殖民地,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特征: 第一,现代意义上的独立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建立,是现代化得以展开的基本前提 1 .政治共同体的建立。 2 .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3 .社会共同体的建立。 4 .心理和文化共同体的建立 第二,现代化发展具有明显的“内生”与“原创”的特征。 1 .一种特有的理性经济形式。 2 .以自治和契约为特点的政治模式。 3 .理性的普遍主义的法律。 第三,现代与传统的更替比较顺利。 西欧各国的现代化发展是一个自发的、自下而上的现代性因素在其内部逐步成熟的过程。 第四,资源利用的全球性。 早期的殖民剥削和殖民掠夺 建立了一种以西欧为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 海外扩张 1900年的英国(The British Empire in 1900) 1914年的世界殖民地形式 第五,现代化的主要推动力来自民间。 现代化的主要推动力量是工商业资本家、新贵族、小商人和自由民 自由主义思潮盛行 民主政治的形成 二、第二次现代化浪潮 范围:西欧文化边缘地带的德国、俄国等中东欧国家;异质文化的中国、日本和土耳其等。 第二次现代化浪潮指现代化在西方文明的核心地区取得巨大成功后,越出西方文明的核心地区向其它异质文化地区传播与扩散的过程。其时间大致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 物质技术基础:电与钢铁。由内燃机和电动机带动的“电工技术革命”的经济增长的速度大大超过蒸汽机带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多中心的现代世界经济体系取代了英国的单一中心的地位。 “西化”或“欧化”色彩较明显 主要特征 第一,政治变革是现代化发展得以产生的基本前提。 由于外部刺激和挑战的结果,具现代化取向的领导人夺取政权,推行政治改革的是现代化政治前提。 第二,现代化的“外生性”与政府的人为干预紧密相联。 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社会生活,具有自上而下推进的特点。由政府主导通过输入工业化的方式开始探索防御型现代的道路,是这批国家现代化的共同特点。 主要特征 第三,传统与现代的交替顺利与否,影响现代化的进程与成败。 第四,一系列现实和历史因素使民主政治难产。 第五,利用“后发优势”,博采众长,积极参预国际社会。 具有明显的“后发”特点 第二波先现代化国家的优势与劣势 ⑴后发的优势: 后发国家有了榜样,先发国家的制度、体制、技术和制备的示范,为后发国家的采借和效仿提供了便利,从而节约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先发国家刺激了后发国家的赶超心理,为后发国家的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动力; 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