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研制背景-怀化图书馆
高中物理教师研读
第 一 章 高 中物 理课 程 标 准
研 制背 景
普通高中教育是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高一层次的基础
教育。为了做好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研制工作,本课题组对 国际
高中课程进行了比较研究;对我国的高中课程 实施历史和现状
进行了分析 ;对 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物理学习的心理特征进行
了理论综述和部分实证研 究;就物理学学科发展对 高中课程设
置的影响进行了探索 ;对关于 中学物理学 习的社会 需求进行 了
调查。这些研究构成了高中物理课程的研制背景。
第一节 我国高中物理课程的现状与变迁
一、1997 年前
1978 年,在拨乱反正、大力加 强基础科学 的研 究与教学 的
① 张大 昌等,子课题 《我 国高 中物理课程实施 的现状分析》研究报告 2002 年上报
教育部基础育司
1
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大背景下,教 育部颁布了 《全 日制十年制学校物理教学大纲》。
这个大纲对知识学习的要求 比现行大纲 的要求要高。例如,欧
姆表、惠斯通 电桥、电源的输出功率、含反 电动势的电路,都在要
求之列。
1983 年又颁布了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的教学纲要,把教学
要求分为“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与之对应, 出现 了“甲种
本”、“乙种本”两种教材 。在教学实践中, 出现 了盲 目追求高要
求的倾 向。在这之后,由于高考命题 以乙种本为标准, 甲种本遂
停止出版。这一阶段,很多学校 以高考为 目的进行教学, 出现了
过早划分文理科的现象,许多学生 只学过力学之后就停止了物
理课的学习。
1990 年,为了改变许多学生不能学到“较完全的物理知识”
的现象,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教学大纲,规定高一、高二两年全体
学生学习“必修物理课”,高三年级中,报考理工科大学的学生学
习“选修物理课”。这个办法在实施上有些困难,因为许多内容,
例如圆周运动,在高一物理课 中只能学角速度、线速度,而 向心
力等 内容则要到高三再学。教师说这种情况是 :话 到嘴边留半
句。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多数学校都是把必修 内容和选修 内容
“打通”学习的。
二、“两省一市”课改方案中的物理课
1997 年,原国家教委在山西、江西、天津两省一市开始试验
新课程计划,1999 年在进 行修订之后,这个课程计划及各科教
学大纲的“试验修订本”扩大到 10 个省市试用,2001 年扩大到
2
高中物理教师研读
25 个省市,成为我国当前高中课程的主流结构。
在这个计划 中,物理课 由“二一分段”改为“两类物理课”,开
始出现“分类型”、“有选择性”的思想。学生可 以选择学 习 Ⅰ类
物理课和 Ⅱ类物理课 。 Ⅰ类物理课是全体学生都要达 到 的标
准,是高中毕业会考的依据, Ⅱ类物理课是较 高要求 的物理课,
是理工科大学入学考试的依据 。
由于学生入学时对 自己的能力倾 向不完全了解,也难 以决
定将来是否报考理工科大学,所 以,两类物理课在高一的学习内
容是完全一样的;同时 由于学 习 Ⅱ类物理课的学生要按 Ⅰ类物
理课进行会考, Ⅱ类物理课的内容完全覆盖 Ⅰ类物理课 。
“两省一市”方案是新中国成立 以来 比较大的一次高中课程
改革行动,从物理课程 的角度看,它首次体现 了分种类、给学生
提供选择的意图,尽管不够彻底,而且在操作性方面还 需要 改
进,但它仍是一个重大的进步。
1999 年的试验修订版大纲增加了“课题研 究”,并且规定为
必学 内容。它的出现引起 了广大物理教师极大的兴趣,全 国许
多地方进行了尝试并获得相应的经验 。它与课程计划 中的“研
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一起成为这一课程方案的亮点。
两省一市物理大纲与过去的大纲相 比,第一次提出了物理
课程“在观念、态度领域 的教育功能”,第一次提 出物理课程“要
注意联系当前普遍关心 的社会经济 问题,如能源、环境等 问题,
使学生理解物理学与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关系,从更广阔的角
度认识物理学的作用”。
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两省一市”大纲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