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学期同步训练题1.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一历史上学期同步训练题1.DOC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训练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选择题 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段材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 A.铁犁牛耕 B.个体农耕 C.刀耕火种 D.石器锄耕 2.观察下列图片,图一至图三的变化反映出的最准确的信息是(  ) 图一 石犁  图二 骨耜   图三 铁锄 A.铁制农业工具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 B.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C.工具改良是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D.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经历了三个阶段 3.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图一           图二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 4.据王祯《农书》记载,有一农具“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和一垅,横桄四匝,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据此判断这一农具应是(  ) A.犁具 B.灌溉工具 C.播种工具 D.除草工具 5.观察图所反映出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对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精彩描写 B.表明封建统治者无情地剥夺农民的劳动果实 C.说明地主对农民无情的盘剥 D.体现当时经济出现了明显的发展 6.杜甫《石壕吏》:“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则材料直接反映了(  ) A.唐朝均田制遭到破坏 B.唐朝小农的兵役和徭役沉重 C.唐朝的租佃关系发展 D.唐朝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严重 7.1974年3月,在维修都江堰时发现了一尊深埋河床下4.5米,高2.9米的石像。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修建都江堰完工后……作三石人,立水中,与江神约: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由此判断,李冰立石像的目的是(  ) A.调节航道 B.昭示后人工程竣工 C.测量水位 D.邀约江神按需放水 8.谚语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总结。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  ) 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B.黄牛过河各顾各 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 D.小满芝麻芒种谷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 材料二 《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 神话剧《牛郎织女》  沂源“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牛郎织女传说”纪念邮戳材料三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生产技术? (2)材料二、三哪个更能真实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概括该则材料的观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依据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   1.C 2.C 3.B 4.C 5.B 6.B 7.C 8.B 9.(1)牛耕技术。 (2)材料三。观点:农民长年累月劳作、生活困顿;赋税和徭役负担沉重;农民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生产生活条件艰苦。 (3)条件:①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②政府要减轻对农民的剥削;③优越的自然环境;④稳定的社会环境;⑤水利的兴修。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