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虚实相生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定稿
10.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8分) 桃夭(《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③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 ?????的形式(2分)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答: 【答案】(1)重章叠句 (2)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之 虚实相生 深山藏古寺 蛙声十里出山泉 这幅画是齐白石先生的《蛙声十里出山泉》,可是画中只有蝌蚪,它符合画题的要求吗? 齐白石 什么是实?什么是虚? “实”: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虚”:看不见摸不着,虚象。是诗人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 1、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5、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6、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指出下列诗歌哪些是“实”,哪些是“虚” (虚) (实) (虚) (虚) (虚) (虚) (虚) (实)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1、幻想: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思考:虚景 有哪些类型?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想象:设想的未来之境 3、回忆:已逝之景之境 4、联想:由此及彼 → → → → 虚”包括四种类型: 1、幻想: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2、想象:设想的未来之境 3、回忆:已逝之景之境 4、联想:由此及彼,从对方的角 度写 (对写) 小结1: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小结2: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 常用的表述方式是 1、虚景与实景相对照,使什么和什么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某种的感慨(情感)。 2、虚景与实景融合,互相映衬,渲染(烘托)出某种气氛,表现诗人某种情感。 琅玡溪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参考答案:本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 虚实结合,写出了琅琊溪诱人的春景,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丰富画面的内涵。诗人流露出游览琅琊溪的愉悦与惊喜之情 。 ①明手法:点明是什么技巧。; ②阐运用:结合诗句概括实景、虚景。 ③析效果:点明关系,说清效果 答题步骤 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 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析效果(a.前后对比,突出主旨、情感 ) (b.烘托渲染氛围,表达情感) 小结3: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 问: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1、(2005年全国卷Ⅱ) 参考答案: 诗歌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诗的前两句写冬至之日,诗人一个人在客店里,抱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他相伴是实写,表现其孤寂、思家之情。 而三四两句 “家中夜深坐”“说着远行人”等是虚写,想象家里的人或许像我这样深夜坐着,在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表现家中人也在想我。 虚实结合,相辅相成,突出表现了诗人孤寂之感,思家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0年江苏卷) 送魏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