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学习主题 近代化的起步教材课件 川教版.pptVIP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学习主题 近代化的起步教材课件 川教版.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学习主题 近代化的起步教材课件 川教版.ppt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在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上,选举孙中山为总理,建立了领导机构,同时决定创办《民报》,作为宣传革命的刊物。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称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即“建立民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 的指导思想。 (领导辛亥革命:1911年10月,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先后领导了“二次革命”(1913年,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护国运动(1915年,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是)护法运动1917年,反对段祺瑞的独裁统治)但是,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 改组国民党:1922年,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线和苏联的建议,着手改组国民党。。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2年,国民党一大广州召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即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创办黄埔军校:1924年5月,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培养军事人才。 1925年,伟 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在北京逝世。 2、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宣布废除宣统帝号,成立湖北军政府,中华民国建立。 1912年元旦,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日子,孙中山赴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从这天起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要懂得民国纪年――公元纪年换算) 公元1912年是民国元年。 换算:(1)民国年份=公元年份-1912+1 例如公元2008 年民国 97年, 2008-1912+1= 97 公元1937年是民国二十六年, 26=1937-1912+1 (2) 公元年份=民国年份+1912-1 例如:民国三十八年是公元1949年,1949=38+1912-1 民国九十七年是公元 97+1912-1=2008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运用) 历史意义: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或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但不等于推翻中国的封建统治),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③孙中山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永远闪耀着光芒。 失败原因:①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②它不可能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 结果:这次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开卷归纳 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继承他“唤起民众”振兴中华“的伟业,使自己具有胸怀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和与时俱进、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考点26 列举陈独秀、胡适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识记)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解职,袁世凯就任大总统,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洋军阀政治上进行反动统治,镇压革命,文化上推行尊孔复古逆流猛烈进攻。 因些,在这时一股新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兴起了。 开始的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新文化运动开展起来 代表人物 内容: 。 前期主要内容:“四提倡,四反对”。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②提倡科学,反对愚昧;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把斗争锋芒指向维护封建制度的孔教。 (2)后期主要内容: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3)作用:新文化运动①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②它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鲁迅 李大钊 陈独秀 胡适 历史事件 口号 领导阶级 学习内容 性质 时间 洋务运动 自强求富\师夷长技 地主阶级 器物\武器\练兵方法 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 百日维新 救亡图存 变法自强 资产阶级改良派 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1898年 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 资产阶级革命派 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1年 新文化运动 民主\科学 爱国知识分子 思想文化 思想解放运动 20世纪初(1915年开始) 开卷归纳 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我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