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电视的历史以及现状.pptVIP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有线电视的历史以及现状.ppt

有线电视业务管理 1992年7月10日经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同意,市区有线电视停播,撤销有线电视广播站,黄厝、曾厝垵两个广播放大站下放验中共思明区委管辖。 1992年12月8日福建省广播电视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国家安全厅联合发出《关于对省乡镇企业进出口公司、福州电子工业学校擅自设置卫星地面接收设施,收转香港电视节目的处理决定》。 有线电视系统构成 信源处理设备 接收天线+带通滤波器+放大器 卫星接收机+调制器 混合器 前置放大器 光纤同轴混合网(HFC) 分配器 射频调幅光发射机 线路通道资源:杆路、管(沟)道、设备及配线箱体 传输介质 光纤 同轴电缆 光、电放大器 分支、分配器、供电器 终端盒 有线电视的历史与现状 电视的诞生 俄裔德国科学家保尔.尼普可夫将原理发明于1844年11月6日申报给柏林皇家专利局 美国于1920年首先研试电视机,1936年英国开始在伦敦建立第一座电视台。 1940年美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视,并于1941年播放了第一条商业电视广告。 彩色电视机则于1954年问世。 1953年2月,日本NHK电视台首播,同年8月NTV商业电视台正式开播,这是亚洲第一个商业电视台。 1958年5月1日晚7时,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试播成为中国大陆电视的诞生日,同年9月2日正式播出。 老式电视机 美欧早期的电视传输 20世纪20年代中期,电视只在个别的城市就地播出,收看距离一般只有几十公里。 1927年,美国纽约和华盛顿之间,首先用微波接力线路传送电视节目,开始实现城市间电视节目的即时转播和交换。 跨越大西洋的电视节目传送是1965年“晨鸟”通信卫星发射成功以后实现的。60年代末,利用在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上空的三个同步通信卫星,构成了覆盖全球的卫星通信网,从而使电视节目可在全世界有地球站的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传送和交换。如果交换节目的国家之间电视制式不同,可在接收端进行制式转换。 中国的电视传输 中国于1964年将北京中央电视台的黑白电视节目用60路微波线路试传至天津,1969年开始陆续由北京用600路和960路微波线路向国内其他地区传送。 70年代初,中央电视台的彩色电视节目用微波线路传送到19个省、市、自治区首府(1977年达到26个),并可向北京回传,进行节目交换。1972年曾利用国际卫星电路先后向美国和日本发送电视新闻节目,1974年正式与世界各主要国家交换电视节目或进行实况转播。 我国电视的发展 探索阶段 20世纪50年代国际电视业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我国电视业的发展。 1958年4月上海市政府下达研制任务,上海广播器材厂不分昼夜进行研制,并于同年7月24日完成,收到中心发射台发射的多种几何图形组成的表格。测定表明,其质量和稳定度超过了当时中国市场上的日本通用牌和前苏联的红宝石牌电视。现在,中国第一代电视机已经入藏历史博物馆,这就是上海牌 101 型 43 厘米(17寸)电子管。 1958年,被命名为“红光”牌35SX的我国第一只35厘米黑白显象管在成都诞生。 起步阶段 中央电视台于1972年5月正式播出彩色电视节目 上海电视台则于同年10月播出彩色电视节目 福建电视台1960年在乌山开播,初称“福州电视台”,1976年开始彩色电视(转播中央电视台)。 电视广播系统 采集:拍摄、录音 编辑、制作 播出: 传输:微波、卫星、长途光纤 覆盖:地面无线、有线、卫星 接收:电视机(机顶盒) 电视接收天线 大家都在看电视 共用天线系统 集中接收,稳定接收效果 提供额外的节目内容服务-闭路电视 共用电视天线系统首先出现于40年代的美国,最初的系统是用在公寓大厦的共享天线电视;在公寓大厦的住户没有可能家家户户在自家屋顶上安装天线,因此共享天线电视系统应运而生。共享天线电视很简单,由一部安装在主天线近旁的共享天线电视放大器和铺往各住户的有线电缆组成。后来由于大功率宽频放大器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传输范围包括一个城市的电缆电视系统,由于共享天线电视系统一样有宽频放大器和传输信号的电缆、信号分配器,可以看成是后来城市范围有线电视的前身。 中国的共用天线系统 1964年,原中央广播事业局立项对共用天线系统进行研究,拉开了中国发展有线电视的序幕。 1964年至1974年,为中国有线电视技术研究和系统建设的准备阶段; 1974年,原中央广播事业局设计院等单位在北京饭店安装中国第一个共用天线电视系统,标志着中国有线电视的诞生; 1974年至1983年,共用天线出现在各个居民楼或平房顶上,这一阶段可视为有线电视的 初级阶段即共用天线阶段;这一阶段的技术特点是全频道隔频传输,一个共用天线系统可以传输五六套电视节目。 有线电视服务兴起 1983年至1990年,北京燕山石化建设1万户的有线电视网络, 1985年沙市建成有线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