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38枫山语录明-章懋撰
楓山語録 明章懋撰
學術
先生謂董遵曰:人得天地之氣以成形,得天地之理以為性,須是與天地之體同其廣大,天地之用同其周流,方做得一箇人。若天地間有一物不知、一物處置不得,便與天地不相似矣。
學者須是大其心,葢心大則百物皆通,此須做格物窮理之功,心便会大。學者心又須小,正是文王小心翼翼一般,此須是做持敬涵養工夫,心便会小,不至狂妄矣。心為身主,敬為心主,只心一不敬,所行便不是矣。凡人之敬肆勤惰,都由此心。
學者工夫須極要細宻,越細宻越廣大,窮理須是精義入神方好。
格物窮理,須是物物格,事事理会,講明停當,方接物應事得力。
為學之方,當依程子“涵養須用敬進學在致知”做無弊。朱子亦是從事此語。
務涵養者偏於靜,多流入禪學去。
學者須要實,見得理明應,事方得力。徒守死敬而見理不明,則用處不通,便差却。
時務須一一經理過,有事方可應。古人如孔子,乘田便乘田,委吏便委吏,攝相便攝相;朱子救荒便救荒,主簿便主簿,經筵便經筵。
先生示遵:敬以直内,義以方外,工夫最好。敬以直内是操存涵養,義以方外須用講學。
先生語遵曰:為學之法,須是敬義夾持。偏於持敬而不事集義窮理,則是徒守死敬而已,久之必至消歇;既持敬,又須窮理集義以栽培之,則敬字工夫方活。又云:敬字須貼誠字工夫方着實。敬而不誠則是偽也。
人之進學,不在於志氣進鋭之時,而在於工夫有常之後。吾曩見先生請益,先生以為:為學之道居敬窮理,不可偏廢。浙中多是事功,如陳同父陳君舉薛士龍輩,只去理会天下國家事,有末而無本;江西之學多主靜,如陸象山兄弟,專務存心不務講學,有本而無末。惟朱子之學知行本未兼盡,至正而無弊也。
道學自孟子失傳,後漢諸儒專守經傳章句無心得,宋兩程子鑒其流弊,方提出敬字做工夫,教學者門人;下稍又流入禪學去。朱子鑒其流弊,遂重在致知格物上做工夫,教學者門人;下稍又流入支離,專鑚研書冊,以著書為事;今白沙見朱子之後支離,遂欲捐書冊,不用聖賢成法,只專主靜求自得,恐又不免流於禪學也。今之學者,須持敬致知兩下工夫方可。
學者須是務實易言忠信所以進徳,惟是忠信,方能進得徳。論語開首便言“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葢為學以忠信為本。
陳大章論:為人只要行所無事,以為老成忠厚,不行一事衝突一人,凡事只因循將就過,為行所無事。先生以為:行所無事者,凡事事依本分道理做,不務私智穿鑿而已,豈因循將就謂之行所無事邪?
學者欲希顔子之學,必從事於博文約禮,至於欲罷不能,而竭其才,庶幾可以有得欲造乎博厚髙明之域。必致力於明善誠身,至於誠之不息而久且徵焉,然後可以馴致。
為學須立志,必以聖人為的。由孔孟之成法而學,則庶乎不差。
詞章之學,治世用之不能興禮樂,亂世用之不能致太平。
虚寂之學最為心害。後儒髙明者徃徃溺焉,自謂得簡易之妙,終莫覺其非。
學術自程朱淪謝,又大壞矣。必須真聖賢出,方能救得。居常處困,毎誦“伯夷叔齊餓于首陽之下,民到于今稱之”之語,便覺自警拔。
論士習,疊山云:周公而後,士大夫無治天下之心,富貴其身而已;孔孟以下,士大夫無學聖人之心,榮華其言而已矣。
太上立徳,其次立功,其次立言。人當志其逺者大者,毋徒以明經術取青紫為也。
學貴有用,然須是養氣。氣充,天下何事不可辦。
做舉業,要不以得失為心。
學者須耐辛苦,不要有富貴相。
學須體用具備。體須十分停當,用方不錯。
聖賢作用,與隨世以就功名之用不同。
明義須是精,精義又須至於入神。孟子直是辨得義利處極明,七篇中所論義利,皆是此意。朱子應事接物,義利之間亦甚分明。
問白沙:人來就學者,如何開發之?白沙以為:今人陷溺於名利汚濁之中,先令他看浴沂章以洗其心胷。先生曰:今日也浴沂,明日也浴沂,如何合殺?怕流入老莊去。白沙曰:使擺脫開方好向道。此亦救一時之弊也。
士修於家,尚有壞於天子之庭者。今之士子,惟事舉業以倖科第,進身之後惟圖禄位,安能做得好事業出來?事變之不齊者,天也;於萬變不齊之中而求所以齊者,人也。彼死生也、去就也、升沉也、離合也,天之所為者,吾固不得而齊之。若乃立身行己之道,事君之義,不以死生而變,不以去就而移,不以升沉離合而異,吾徒之所以自許,有不在天而在人者,獨不得而齊乎!齊其所可齊,而於所不可齊者有弗計焉,則夫不齊也者,又所以為齊也。
天地以生物為心,而貞元相繼,謂之繼善。人以濟人利物為心,而念兹在兹,謂之好善,天人之心同一善也。茍人心能久於善,則必福其善矣。書稱作善降祥,易稱積善餘慶。夫祥之與慶,皆福之大而命於天者也,豈一朝一夕之善可以襲而取之哉?故必曰:作善積善,欲人之念念不忘而久於其道,若詩所謂永言配命者,則多福不求而至矣。
先生登第後寄鄉先生書曰:某嘗聞先生長者之教,以為義理工夫,乃致君澤民事業,非真知實踐有得於己者,未見其有實用也。始者亦嘗志於是矣,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