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二资料纸.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活动二资料纸

活動二資料紙 - 了解酸雨問題 何謂酸雨? 英國化學家史密夫(Robert Angus Smith)在1852年首次使用「酸雨」這個名詞。他留意到倫敦雨水的酸度和空氣污染之間的關係。 「酸雨」一詞是指大氣層一連串與沉降有關的酸性污染影響,包括酸性霧,酸性水氣和酸性雪。雖然我們所受酸性影響一般與下雨天有關,酸性沉降是任何時間都會出現的,甚至在陽光下的日子。的確,出現酸性污染影響是不需要在潮濕條件下的。一些污染物可以不需要被濕氣所給收而直接被運送到氣體或微細粒子,這現象稱之為乾沉降。 甚麼情況下引致酸性污染? 酸性污染可以來至自然變化和人類活動,火山活動和動植物分解都是前者的例子。但在許多市區和工業區內,最重要的來源是來至人類活動。四種引致酸雨污染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氧化氮、碳氫化合物和臭氧等。 二氧化硫 硫是天然存在於所有動植物和化石燃料內 - 煤、油和天然氣 – 都是由古時的動植物殘餘物所形成。油和天然氣一般帶有相對低的硫成份,通常少於百份之一。但是,一些煤可以帶有達致百份之十四的硫成份。當化石燃料燃燒產生能量時,硫和大氣層氧氣結合產生二氧化硫。全球上,大氣層裏大約百份之五十的二氧化硫水平估計是來至天然的。但是在許多市區和工業區,空氣裏大約百份之九十二氧化硫是人類活動所產生的。 氧化氮 大氣層裏存在不同種類的氧化氮物質,統稱為NOx。跟二氧化硫一樣,全球下空氣裏約百份之五十的氧化氮估計是來致天然的。但是,在工業區就只有約百份之十的氧化氮是天然來源,大部份是當燃燒化石燃料時產生的。存在燃料和大氣層裏的氮與氧氣結合產生幾種不同種類的氧化氮。然而,燒煤發電廠和運輸系統是主要來源。 碳氫化合物和臭氧 不適當燃燒化石燃料所導致釋放的未燃燒碳氫化合物成為在許多市區和工業區的主要空氣污染物。這些碳氫化合物,在陽光下可以與氧化氮反應,產生可以達到高於一般較低自然背景水平十倍的臭氧。這臭氧然後與其他污染物反應而產生酸。 大氣層裏究竟進行甚麼酸性反應? 酸雨形成的通常化學化應: 二氧化硫 + 水 ( 硫酸 氧化氮 + 水 ( 硝酸 在大氣層裏二氧化硫和氧化氮透過乾沉降或濕沉降轉化成酸。當乾沉降時,通常出現於接近污染來源,染物沉積在表面而轉化成酸。而對於濕沉降,則可出現於距離來源超過1000千米,氣體接觸空氣中的水點後就變成酸。一般而言,染物停留空氣的時間越長,則越多會被轉化成酸。此圖總結這些反應: 水的酸度 量度酸度是在pH刻度上核對由最酸 pH 0至 最鹼pH 14,刻度中間pH 7 為中性。 此刻度乃對數關係每點分別大過或小於上下点的十倍,例如pH 5 是酸過pH 6十倍, 酸過pH 7一百倍,以下刻度顯示一些日常物質之酸度。 正常未受污染雨水的pH值應是5.6 或 5.7, 即是自然酸的, 大約二十五倍酸過於pH 7的中性蒸溜水。這是因為雨水會在空氣中和二氧化碳結合成弱碳酸。再這, 當雷暴時,所產生的一些氧化氮,當溶於水時會產生稀硝酸。但是,當酸性污染物存在時,在大氣層裏由於酸化作用所產生更多的硫酸和硝酸將大大降低酸鹼值。嚴重受污染雨水之酸鹼值可低至2.4, 與檸檬酸相約。在嚴重情況下酸鹼值可能低至1.5, 與汽車電池內的酸差不多, 及約10,000倍酸過於未受污染的雨水。 網址 .hk/acid_guide.htm /airmarkets/acidrain/#what http://www.msc-smc.ec.gc.ca/cd/factsheets/acidrain/index_e.cfm http://www.ns.ec.gc.ca/msc/as/acidfaq.html /newtons/9/acidrain.html /sciencefaircentral/jakesattic/lab/acidrain/p1whatsacidrain.html 參考書 William P. Cunningham, Understanding Our Environment – An Introduction, Wm. C. Brown Publishers, 1994. Daniel D. Chira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Action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 The Benjamin/Cummings Publishing Company, Inc.,1994. Eldon D. Enger and Bradley F. Smith, Environmental Science – A Study of Interrelationships, McGraw Hill, 2000.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