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醯胺对不同浊度粒子絮凝效果之研究.docVIP

聚丙烯醯胺对不同浊度粒子絮凝效果之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聚丙烯醯胺对不同浊度粒子絮凝效果之研究

Polyacrylamide對不同濁度粒子絮凝效果之研究 Flocculation of Various Soil Particles of Polyacrylamide 周良勳1 盧俊谷* 李茂田3 陳明賢4 Liang-Hsing Chou1, Chun-Ku Lu2*, Maw-Tien Lee3 , Ming-Hsien Chen4 1.國立嘉義大學土木與水資源工程學系副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博士班Polyacrylamide, PAM)使濁水絮凝快速沈降,實驗內容將利用瓶杯試驗與流場測試,觀測其水體中之濁度粒子之絮凝變化,分析PAM濃度與施藥方式在不同濁度粒子中,對不同土壤濁度粒子之去除率及膠羽沉降性的影響,並求出PAM使用的最佳分子量及施藥濃度,研究中並透過儀器分析求得膠體之表面電位及粒徑分布變化,探討PAM在絮凝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與功效。 關鍵詞:濁度、絮凝劑、聚丙烯醯胺、去除率 Abstract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rapid reducing the turbidity of water, a series experiments in the laboratory were conducted. The batch setting experiments were used to select the possible polymeric coagulants for various soils. The continuous flow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simulate the field condition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suitable polymeric coagulants, we could successfully reduce the turbidity of water within 30 minutes by accelerating precipitation of most soils. The polymeric coagulant used in this study was polyacrylamide (PAM) with the molecular weight about 1500000 and 15% anionic property. The maximum dosage of PAM was 2 ppm. The reduction of turbidity of the turbid water with 3000 NTU could be as much as 95%. The mechanisms of accelerating the setting of suspended particles were also discussed in the work. Keyword: Turbidity, Flocculants, Polyacrylamide, Removal Efficiency I、前言 天然水體中濁度的組成主要為多種類的有機性與無機性顆粒,例如鐵、矽、鋁氧化物、黏土、天然有機物、人工合成有機物以及生物性顆粒等,這些濁度的成份,僅有較大顆粒容易被沉砂設施所去除。因此,在淨水處理中,一般水中固體物質依粒徑大小區可分為懸浮性固體、膠體及溶解性固體等三大類(黃啟峰,2005)。懸浮性固體是指粒徑大於1 μm 的固體顆粒,一般可藉由重力作用沉澱去除;溶解性固體物部分則屬分子大小,其粒徑小於μm,可依不同水質需求,選擇吸附、離子交換及薄膜處理程序等高級淨水單元方式控制其含量至合理範圍;至於顆粒粒徑介於μm 之微小顆粒,其為濁度及色度之主要來源,由於體積甚小、表面積大,故在水體中呈現穩定的狀態,並稱為膠體顆粒。此外,懸浮固體的粒徑分布主要會造成兩種影響:(1)它會影響拘留物的分布;(2)它會影響到拘留物的形態。這些將影響到過濾設施的水質處理效能,包含去除效率和損失水頭等。懸浮顆粒愈大,在接近濾料頂層沉積物濃縮的量就愈多,這會使得較粗的懸浮微粒所造成的損失水頭增加比較細的顆粒為快,粒徑分布也可能會影響到沉積物自身的孔隙率。 傳統的淨水程序包括絮凝、膠凝、沉澱、過濾等固體物去除等單元,其中絮凝、膠凝及沉澱屬去除水中懸浮性顆粒之第一道程序,而過濾則進一步去除前者單元未去除之懸浮性顆粒,部分水中色度及消毒副產物前質亦可在此單元中被去除(陳俞蓁,2002)。為增進各單元對污染物質之去除,可選擇不同的化學藥劑添加至各單元中,在各處理單元添加藥劑中,我國環保署在有關飲用水水質處理使用高分子凝聚劑之公告(87年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