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松滋油田油气层保护浅析.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松滋地区油气层保护浅析 肖礼军 (江汉油田分公司松滋采油厂生产调度室) 一、松滋地区油田地质特征 松滋油田位于湖北省松滋市境内,包括谢凤桥断鼻、复Ⅰ断块、采穴油田、南岗油田等4个含油区块。构造上位于属于江汉盆地江陵凹陷西南部,截至2008年12月,共探明含油面积7.48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649.25×104t。 该区钻探揭示地层与江汉盆地江陵凹陷其它区带基本一致,自上而下依次有新生界第四系平原组、上第三系广华寺组和下第三系荆河镇组、潜江组、荆沙组、新沟嘴组、沙市组及中生界白垩系渔洋组、红花套组。含油层系主要为下第三系新沟嘴组、白垩系渔洋组和红花套组。 (一)、谢凤桥断鼻新沟嘴组下段(Ex下) 新沟嘴组下段Ⅲ油组主要为灰色、棕色泥岩与棕,灰色粉、细砂岩(含灰)。层内渗透率级差6.4-328.8倍,变异系数0.39-0.92;平面非均质性强,渗透率级差374.4倍,变异系数0.83。孔径一般在15-50μm之间,平均喉道半径为0.03-0.05μm,喉道半径一般为0.03-0.06μm,最大喉道半径0.03-0.1μm,属中—大孔、细—微喉结构。 裂隙较为发育,主要有水平和垂直裂隙,水平裂隙常见一组缝宽为1-4mm,分布不均,密集处10cm可见10余条,裂缝内充填物为方解石,石膏粘土矿物及有机质,垂直缝常见两组,缝宽1-5mm。孔隙与裂隙相互配置形成孔隙型、裂缝—孔隙型储集类型。 储层以细粒石英砂岩为主,石英含量稳定,在65-75%之间,长石含量少,在2-10%之间,粒径以0.12—0.25mm的细粒为主,部分为极细粒。分选中—好,次棱角—次圆状,为点、线接触,岩石较致密。孔隙式胶结,胶结物以白云石和方解石为主,方解石含量变化较大,在10-30%之间,石膏及泥质含量少,胶结类型以孔隙式为主,局部可见镶嵌式胶结,分选中等—好,磨圆次棱—次圆状,岩石成分成熟度中等。 储层岩芯孔隙度8.5%的占7%,5~8.5%的占7.4%,<5%的有84.6%;储层渗透率4×10-3μm2的占10.2%,在1~4×10-3μm2区间的为10.7%,<1×10-3μm2为79.6%,显示储层以特低渗为主。 粘土矿物中没有高岭石成分,含量最多的是伊利石,其次为绿泥石。地层敏感性表现为弱~中等水敏,弱速敏弱碱敏。 原油性质好,具低密度、低粘度、低含硫等特点。地层水总矿化度18-38x104 mg/L,氯根含量95715-151406mg/l,水型为CaCl2。 油藏原始地层压力36.02MPa,地层压力系数在0.98—1.06之间,地层温度121.5℃,地温梯度3.03℃/100m,属正常地温场,正常压力系统。 油藏埋深大于3000米,层状分布,低孔低渗—特低渗砂岩储层,构造控制油气聚集,储层发育对油气富集程度影响较大,构造低部位储层物性差,未见明显水层,属构造背景下的岩性油藏,天然能量不足,以弹性驱动为主。 (二)、复I断块白垩系渔洋组(K2y) 地层为红棕色、棕色(夹灰色)泥岩、棕色粉砂质泥岩与棕灰色泥质粉砂岩、浅灰色细砂岩不等厚互层,厚度约450m。 砂岩成分以石英为主(平均77.54%),次为长石(13.13%)和岩屑(9.33%)。胶结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白云石、硬石膏为主,少量泥质。胶结类型为孔隙式、压嵌—孔隙式。储层孔径20-70μm,其中30-50μm孔径分布频率最大,且孔隙大小分布较为集中,喉道较宽,大于10μm的喉道分布频率最大,平均喉道半径0.1-1μm,最大喉道半径0.2-3μm。孔隙大小分布较为集中,喉道较宽,为中—大孔隙,细喉-微细喉结构。 储层物性分析结果,K2y3平均孔隙度8.3%,平均渗透率1.4×10-3μm2。K2y4平均孔隙度9.4%,平均渗透率4.5×10-3μm2。 储层粘土矿物以伊利石占绝对优势,平均含量98.87%,含少量绿泥石,平均含量1.12%,不含高岭石和伊/蒙混层矿物。 储层为弱—中等速敏、弱—中等盐敏、弱碱敏、无水敏、无酸敏。 储层裂缝具有多种类型,其中以斜交剪切裂缝、垂直张裂缝、水平张裂缝三种类型比较发育。 地层水PH值表现为中性偏酸,密度1.0828g/cm3,水型为氯化钙型(CaCl2),总矿化度14.77—22.35×104mg/L,氯离子含量9.02-13.09×104mg/L。 K2y3的原始地层压力36.25MPa,压力系数1.0786,油层温度114.0℃,地温梯度2.9℃/100m,属正常压力、温度系统。 K2y4的原始地层压力32.22MPa,压力系数0.9801,油层温度119.07℃,地温梯度2.9℃/100m,属正常压力、温度系统。 油层的分布主要受构造与岩性控制,为岩性构造油藏,以弹性驱动为主。 (三)、复I断块白垩系红花套组(K2h) 红花套组储层岩性为中砂质细粒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