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垂比大位移钻井关键技术研究-1.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水垂比大位移钻井关键技术研究 高德利,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石油大学教授 唐海雄,中海油深圳分公司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2009-10-30,北京 目 录 工程背景 综合风险评估 关键技术研究 结论 1.工程背景-流花11-1油田 4.结 论 本文提出了大位移钻井延伸极限的新概念及综合评估新方法,可为大位移钻井工程设计与风险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大位移钻井裸眼延伸极限,取决于所钻地层的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及钻井环空流体循环压耗的控制水平,可根据主客观约束条件进行定量预测和优化控制。 结合中国南海大位移钻井工程实践,本文建立了大位移钻井摩扭/扭矩三维数值模拟计算模型,并研发了相应的数模软件,不仅在学术上具有先进性,而且经过现场验证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4.结论(续) 在大位移井的大斜度或水平井段钻进时,在套管井眼内合理使用“防磨减扭短节”,可以防止技术套管严重磨损及减少扭矩载荷。从实际出发,将?339.7mm套管的下深适当增加,既有利于后续的?244.5mm套管下入作业的减阻控制,也有利于?311mm钻进时实施防磨减扭。 根据大位移钻井延伸极限理论优化设计钻柱与底部钻具组合(BHA),在钻进大位移井的小位移井段时可考虑采用滑动导向控制模式,而在钻进大位移井段时则宜采用旋转导向控制模式。对于高水垂比大位移井的长稳斜井段,应注意钻头选型与旋转导向工具的匹配性。 22. 本项目使海上卫星型油田开发门槛从800万方下降到100万方地质储量级,使同一油气钻采设施的开发控制半径从1公里左右扩大到6公里以上,在海洋、滩海及湖泊等区域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应有前景。 18. 如图所示。 1)流花11-1油田的高水垂比大位移水平井钻完井实践中,作为钻井工程基础设计的井身结构与套管柱优化设计发挥了重要作用。钻井施工和后续生产的成功表明,我们选用的大位移井井身结构及套管柱设计是合理的。 2)在大位移井套管柱优化设计中,主要考虑的因素是轴向载荷和外挤压力。在流花11-1油田裸眼完井的超大位移井造斜段中,生产套管可能磨损比较严重,我们提出整个造斜段使用壁厚比稳斜井段大一级别的套管建议。 32. 发展了大位移井摩阻/扭矩预测理论,提出了一种“刚柔组合”的力学模型,同时考虑了管柱屈曲效应。 * WPC-中国油气论坛2009:石油钻井专题研讨会 高水垂比大位移井: ??3.0 普通大位移井: 2.0??3.0 定向井、水平井: 0 ?2.0 垂直井: ? ? 0 1. BACKGROUND 西江24-3油田 西江24-1油田 水平位移:8063米 垂深:2850米 水深100米 1.工程背景-南海西江24-1油田 截至2009年07月15日,完成17口大位移井: 平均水深100米 完钻井深8519米-9292米 水平位移7341米-8222米 泥线水垂比2.712 – 3.243 创造了1997年大位移井世界记录 流花11-1油田3井区,距主开发区4.5公里以外 截至2009年01月,总计完成6口大位移井(ERW): 水深311米,油藏埋深浅 完钻井深为4723 - 6300米 水平位移为2667 – 5634米 泥线水垂比为3.03 – 6.34 流花11-1油田主开发区 完钻井深6300米,目标垂深889米(泥线以下) 水平位移5634米,泥线水垂比6.34 钻井周期40天,旋转导向钻头一次入井进尺4380 米 投产日期:2004年7月4日 垂深,米 KM 也就是说:这口井完成了突破极限的任务 深水大位移钻井作业极限包络线 水平位移,米 水深300米 1.工程背景-流花油田B3ERW4井 小型智能水下井口需4亿以上 1.工程背景-南海ERD开发模式 使海上卫星型油田开发门槛从800万方下降到100万方地质储量级 使同一油气钻采设施的开发控制半径从1公里左右扩大到6公里以上 从而挽救了一批海洋边际含油气构造 简易导管架需12亿元 水平位移将超过7000m,水垂比超过8 2. 综合风险评估 流花11-1油田大位移水平井- B6ERW07井 双增剖面:K1=4.6?/30m; K2=2.0?/30m 大位移钻井工程综合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 大位移钻井工程综合风险 设备及其操作风险 井眼稳定性控制 定向控制 井眼净化控制 摩阻扭矩控制 钻井液性能 固井设计及作业 钻柱及钻头设计 司钻操作水平 钻机设备能力 大位移钻井技术风险 下套管设计及作业 完井方法 2. 综合风险评估 2. 综合风险评估-方法 基于特尔斐法、权值因子判断法及模糊综合评判等方法,建立了大位移钻井工程风险评估技术,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按前面所建立的评估指标层次结构制作出权值因子咨询表及风险等级咨询表,并组织专家填写表格; 经过几轮的专家咨询与意见反馈,使专家意见达到收敛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