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提高松滋油田钻井速度
方案和对策
钻井公司
2009年2月12日
提高松滋油田钻井速度的方案和对策
一、地层概况
松滋油田
地层从上至下为第四系全--更新统平原组,上第三系上--中统广华寺组、下第三系渐新统荆河镇组、上始新统潜江组、中始新统荆沙组、下始新统新沟咀组,古新统沙市组和白垩系上统渔洋3300~4200m)、上部井段复杂、中部荆沙组至新沟嘴上部地层倾角较大(一般为30°~40°),下部沙市组、白垩系渔洋组,断层较多、岩石致密,可钻性差,给钻井施工增加了难度。
地层分层表见表1(以鄂深20井为例)。
表1 鄂深20井地层表 地层 井深(m) 视厚(m) 地震反射面 岩性描述 系 统 组 段 代号 第四系 全~更新统 平原组 Q 155.0 155
T1 上部黄灰色粘土 层,下部为杂色砂砾层夹灰色粘土层。 上第三系 上~中更新统 广华寺组 Ng 620 465 上部灰、灰黄色(含粉砂)泥岩与杂色砂砾岩互层。下部灰、绿灰、灰绿色泥岩与灰色细砂岩、含砾粗砂岩、杂色砂砾岩互层。 渐新统 荆河镇组 Ejh 760 140
FXFQ 上部为灰黄色泥岩与灰色细砂岩互层。下部灰黄色泥岩与灰白色粉砂岩互层。 上始新统 潜江组 上段 Eq上 1420 660 上部暗棕、棕红、棕、灰、灰绿色泥岩与浅灰、灰白、棕灰色粉砂岩互层。下部绿灰色、灰、棕色泥岩与灰白、浅灰色粉砂岩、细砂岩互层局部夹灰黑色油页岩。 下段 Eq下 2380
(断点) 960 上部灰、红棕、棕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与灰白色粉砂岩、浅灰、棕灰色(含灰)细砂岩互层。下部灰绿、暗棕、棕色泥岩、暗棕、棕色粉砂质泥岩与浅灰、浅白、棕灰色粉砂岩、(含灰)细砂岩互层。谢凤桥断点位置2380米 断缺 下始新统 荆沙组 Ej 断缺 2440 60
FFXC 红棕色泥岩夹浅棕、浅灰色砂岩,复兴场断点位置2440米 断缺 下始新统 新沟咀组 下段 Ex下 断缺 断缺 古新统 沙市组 Es
断缺 2550 110
T10 上部红棕、棕色泥岩、暗棕色粉砂质泥岩与棕灰、浅灰色粉砂岩、细砂岩互层。下部深灰、灰黑、红棕、棕色泥岩、含膏(膏质)泥岩、暗棕色粉砂质泥岩与灰棕、棕灰、浅灰色粉砂岩、细砂岩互层。 白垩系 上
白
垩
统 渔洋
组 K2y 2690 140
F双潭 上部为红棕、棕色泥岩、棕色粉砂质泥岩与灰棕、棕灰、浅灰色粉砂岩、细砂岩、中砂岩互层。下部灰、红棕色泥岩、棕色粉砂质泥岩与灰棕、棕灰、浅灰色细砂岩互层。 2790 100 K2y3底 2880 90 K2y4底 3140 260 T11‘’ 红花
套组 K2h 3440 300
T11 灰白色白垩状砂岩夹红棕色泥岩,底部为砾岩。
二、地层特点和技术难点
1、平原组~广华寺组上部砾石发育,胶结差,易漏、易垮。
2、广华寺组下部至荆河镇组流沙厚层,易扩径、垮塌、堵水眼。
3、潜江组上部软泥岩发育、水化膨胀严重,易缩径。
4、荆沙组至新沟嘴上部地层倾角较大(一般为30°~40°)易斜。
5、荆沙组、新沟嘴组夹层多、软硬交错,跳钻严重,钻头易断、掉齿。泥岩中含部分石英,硬度高、研磨性强,地层可钻性差。
6、白垩系渔洋组地层古老、埋藏深,棕(红)色泥岩塑性强、研磨性高,机械钻速慢;砾状砂岩和砂砾岩发育,硬度高,钻头磨损快,寿命短。
7、荆沙组、新沟咀组、渔洋组膏岩发育,易溶解扩径。
8、谢风桥、复兴场构造存在大的断层和许多小的断块,易斜、方位漂移无规律。
9、部分区块(如路9井、鄂深5井、鄂深9井)存在高压盐水层,造成井下复杂。
三、勘探开发各阶段技术指标:
第一阶段(1997-1999年):
完井4口,总进尺13734m,平均井深3433.5m,平均钻井周期122.13天,平均机械钻速2.21m/h。
第二阶段(2000-2005年):
完井33口,总进尺115464m,平均井深3498.43m,平均钻井周期87.17天,平均机械钻速2.93m/h。
第三阶段(2006-2008年):
完钻井19口,总进尺69418m,平均井深3653.57m,平均钻井周期75.35天,平均机械钻速3.41m/h。
表2 勘探开发各阶段技术指标对比表
勘探阶段 完井口数 进 尺(m) 平均井深
(m) 平均钻井周期(天) 平均机械钻速(m/h) 第一阶段(1997-1999年) 4 13734 3433.5m 122.13 2.21 第二阶段(2000-2005年) 33 115464 349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页岩气钻井技术(上).ppt
- 地质导向项目阶段汇报.doc
- 钻井柴油机工理论知识试卷 试卷正文(泥浆工).doc
- 泥浆技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ppt
- fan地层孔隙压力检测预测技术研究进展_最新.ppt
- 石油钻井工技师技能操作考试试卷 19使用地面震击器.doc
- 采集质量监控项目成果汇报.ppt
- 石油钻井工技师技能操作考试试卷 21使用水准仪.doc
- 双向减震器.doc
- 准噶尔盆地中央坳陷玛湖凹陷钻井工程方案.ppt
- 非遗工坊非遗技艺传承与创新路径探索.docx
- 2025年基础教育“双减”政策对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影响评估.docx
- 城市共享自习室连锁化运营中的团队管理与培训体系构建.docx
- 2025年生物育种产业技术创新与生物技术伦理问题研究.docx
- 病理学技术的应用.pptx
- 2025年快消品新品牌市场潜力分析与品牌战略规划报告.docx
- 智能家居市场政策解读2025年实施方案评估报告.docx
- 2025-2026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四年级上册赣科版(2022)教学设计合集.docx
- 文创IP授权市场盈利模式创新与消费者行为研究2025年分析.docx
- 2025年县域经济振兴与乡村振兴的农村金融创新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