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松滋油田钻井速度的方案和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提高松滋油田钻井速度 方案和对策 钻井公司 2009年2月12日 提高松滋油田钻井速度的方案和对策 一、地层概况 松滋油田 地层从上至下为第四系全--更新统平原组,上第三系上--中统广华寺组、下第三系渐新统荆河镇组、上始新统潜江组、中始新统荆沙组、下始新统新沟咀组,古新统沙市组和白垩系上统渔洋3300~4200m)、上部井段复杂、中部荆沙组至新沟嘴上部地层倾角较大(一般为30°~40°),下部沙市组、白垩系渔洋组,断层较多、岩石致密,可钻性差,给钻井施工增加了难度。 地层分层表见表1(以鄂深20井为例)。 表1 鄂深20井地层表 地层 井深(m) 视厚(m) 地震反射面 岩性描述 系 统 组 段 代号 第四系 全~更新统 平原组   Q 155.0 155 T1 上部黄灰色粘土 层,下部为杂色砂砾层夹灰色粘土层。 上第三系 上~中更新统 广华寺组   Ng 620 465 上部灰、灰黄色(含粉砂)泥岩与杂色砂砾岩互层。下部灰、绿灰、灰绿色泥岩与灰色细砂岩、含砾粗砂岩、杂色砂砾岩互层。 渐新统 荆河镇组   Ejh 760 140 FXFQ 上部为灰黄色泥岩与灰色细砂岩互层。下部灰黄色泥岩与灰白色粉砂岩互层。 上始新统 潜江组 上段 Eq上 1420 660 上部暗棕、棕红、棕、灰、灰绿色泥岩与浅灰、灰白、棕灰色粉砂岩互层。下部绿灰色、灰、棕色泥岩与灰白、浅灰色粉砂岩、细砂岩互层局部夹灰黑色油页岩。 下段 Eq下 2380 (断点) 960 上部灰、红棕、棕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与灰白色粉砂岩、浅灰、棕灰色(含灰)细砂岩互层。下部灰绿、暗棕、棕色泥岩、暗棕、棕色粉砂质泥岩与浅灰、浅白、棕灰色粉砂岩、(含灰)细砂岩互层。谢凤桥断点位置2380米 断缺 下始新统 荆沙组 Ej 断缺 2440 60 FFXC 红棕色泥岩夹浅棕、浅灰色砂岩,复兴场断点位置2440米 断缺 下始新统 新沟咀组 下段 Ex下 断缺 断缺 古新统 沙市组   Es 断缺 2550 110 T10 上部红棕、棕色泥岩、暗棕色粉砂质泥岩与棕灰、浅灰色粉砂岩、细砂岩互层。下部深灰、灰黑、红棕、棕色泥岩、含膏(膏质)泥岩、暗棕色粉砂质泥岩与灰棕、棕灰、浅灰色粉砂岩、细砂岩互层。 白垩系 上 白 垩 统 渔洋 组   K2y 2690 140 F双潭 上部为红棕、棕色泥岩、棕色粉砂质泥岩与灰棕、棕灰、浅灰色粉砂岩、细砂岩、中砂岩互层。下部灰、红棕色泥岩、棕色粉砂质泥岩与灰棕、棕灰、浅灰色细砂岩互层。 2790 100 K2y3底 2880 90 K2y4底 3140 260 T11‘’ 红花 套组 K2h 3440 300 T11 灰白色白垩状砂岩夹红棕色泥岩,底部为砾岩。 二、地层特点和技术难点 1、平原组~广华寺组上部砾石发育,胶结差,易漏、易垮。 2、广华寺组下部至荆河镇组流沙厚层,易扩径、垮塌、堵水眼。 3、潜江组上部软泥岩发育、水化膨胀严重,易缩径。 4、荆沙组至新沟嘴上部地层倾角较大(一般为30°~40°)易斜。 5、荆沙组、新沟嘴组夹层多、软硬交错,跳钻严重,钻头易断、掉齿。泥岩中含部分石英,硬度高、研磨性强,地层可钻性差。 6、白垩系渔洋组地层古老、埋藏深,棕(红)色泥岩塑性强、研磨性高,机械钻速慢;砾状砂岩和砂砾岩发育,硬度高,钻头磨损快,寿命短。 7、荆沙组、新沟咀组、渔洋组膏岩发育,易溶解扩径。 8、谢风桥、复兴场构造存在大的断层和许多小的断块,易斜、方位漂移无规律。 9、部分区块(如路9井、鄂深5井、鄂深9井)存在高压盐水层,造成井下复杂。 三、勘探开发各阶段技术指标: 第一阶段(1997-1999年): 完井4口,总进尺13734m,平均井深3433.5m,平均钻井周期122.13天,平均机械钻速2.21m/h。 第二阶段(2000-2005年): 完井33口,总进尺115464m,平均井深3498.43m,平均钻井周期87.17天,平均机械钻速2.93m/h。 第三阶段(2006-2008年): 完钻井19口,总进尺69418m,平均井深3653.57m,平均钻井周期75.35天,平均机械钻速3.41m/h。 表2 勘探开发各阶段技术指标对比表 勘探阶段 完井口数 进 尺(m) 平均井深 (m) 平均钻井周期(天) 平均机械钻速(m/h) 第一阶段(1997-1999年) 4 13734 3433.5m 122.13 2.21 第二阶段(2000-2005年) 33 115464 349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