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齐鲁文化历史演进的关系初探.docVIP

孔子与齐鲁文化历史演进的关系初探.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孔子与齐鲁文化历史演进的关系初探

孔子与齐鲁文化历史演进的关系初探 ——《先秦诸子与地域文化》课程论文 指导老师:………… 学院: ………… 年级: ………… 姓名: ………… 学号: ………… 孔子与齐鲁文化的 [摘 要] 孔子身为鲁国人, 鲁文化的代表人物, 对鲁的邻国齐国备加关注。他对齐国的著名人物齐桓公、管仲、齐景公、晏婴、陈文子等人, 都从儒家文化的立场上, 进行过积极而客观的评价。他在鲁国内乱之际, 还到齐国去谋求发展, 面见齐景公, 在齐国推行其儒家学说, 以求施展其才能、实现其政治理想。当齐国发生内乱时, 孔子敏锐地看出这是一场乱臣贼子发动的叛逆活动, 请求鲁君予以干预。他亲自参与了齐鲁夹谷之会, 捍卫了鲁国的独立和尊严, 为其他小国、弱国树立起以弱胜强的榜样, 显示了孔子的政治、外交才能。为保全鲁国, 他还委托得力弟子子贡导演了一场连环战争, 存鲁、乱齐、强晋而霸越。孔子的这些活动对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 孔子; 儒家文化; 齐文化; 鲁文化孔子(前551年9月28日,亦即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亦即农历二月十一),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祖上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齐国与鲁国是西周王朝同时分封的诸侯国, 且又是邻邦。长期以来, 齐鲁共存, 既有和平友好, 又有摩擦战争, 交往始终不断, 以至数千年来, 人们总是将齐、鲁并提, 把山东称为齐鲁大地。作为鲁国人, 作为鲁文化的代表人物, 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判家的孔子, 对齐国备加关注。他不仅对齐人齐事齐文化予以评论, 而且还到齐国去谋求发展, 甚至直接参与鲁齐两国间的抗衡与争斗。孔子的这些活动不仅对自己思想和人生轨迹有很大的影响, 同时对齐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孔子对于鲁文化和齐文化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始终持宽容的态度, 在坚持自己儒家仁道原则的同时, 又不失其灵活性。 一、孔子论齐人 文献记载, 孔子对齐国的历史事件和著名人物多有评论, 在评论中凸显自己的儒家立场, 并且在与齐文化的交流中对自己的思想有所反思、有所增益。 据论语宪问记载, 齐桓公小白是齐国君王中的佼佼者, 曾 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 成为春秋首霸。孔子把齐桓公与同样是春秋霸主的晋文公放在一个天平上予以比较, 他说:晋文公谲而不正, 齐桓公正而不谲。孔子对齐桓公评价很高。他认为, 齐桓公与晋文公虽然都是春秋霸主, 但两个人的品质和行为是不一样的。晋国的君主、晋文公重耳, 玩弄权术, 不够正派; 而齐国的君主、齐桓公小白, 是正派的, 他不玩弄权术。论语宪问又载, 孔子一次与他的学生子路对话, 谈到了齐桓公和桓公的相国管仲。子路曰: 桓公杀公子纠, 召忽死之, 管仲不死。曰: 未仁乎? 子曰: 桓公九合诸侯, 不以兵车, 管仲之力也。如其仁! 如其仁! 师生的问答, 是在齐国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基础上谈起的。公元前685年, 齐襄公被杀后, 齐国一时无君。齐公子姜小白由莒国赶往临淄, 准备续接君王; 而小白的哥哥公子纠从鲁国赶往临淄, 也准备续接君王。辅佐公子纠的管夷吾, 就是后来人们称为管仲的, 惟恐小白抢先回临淄登上君位, 于是借鲁国快骑三十匹, 亲自率军拦小白于即墨。管仲趁机箭射小白, 小白应声倒下, 口吐鲜血。管仲认为小白已被射死, 便快马回报召忽。召忽高高兴兴地往临淄奔去, 以为齐王侯就是自己的了。然而, 小白并没有被射死, 管仲那一箭只是射中了他的带钩, 他佯装中箭而死, 骗过了管仲, 接着马不停蹄地率先赶到临淄, 登上了君位, 是为齐桓公。鲁国予以干预, 两国大战于干时。结果鲁军大败, 齐要求鲁杀公子纠。公子纠被杀, 召忽闻之, 自杀于鲁。而管仲则请囚回齐治罪。经过一番周折后, 齐桓公任管仲为相国。根据这一事件, 子路认为, 齐桓公杀了他的哥哥公子纠, 公子纠的家臣召忽因此自杀以殉, 公子纠的另一个家臣管仲没有跟着去死; 这样看来, 管仲该不算仁吧? 孔子却认为, 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共商会盟, 并不依仗武力, 都是管仲的功劳。管仲真是仁啊! 孔子站在历史的全局的角度看待和分析这一事件, 肯定了管仲的仁道。管仲相桓公, 霸诸侯, 一匡天下, 民到今受其赐。微管仲, 吾其披发左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