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 安全管理 3.1 作业管理 3.1.1 单位有关部门负责作业安全管理,应给本单位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部门颁发作业许可证。 3.1.2 颁发作业许可证,应具备以列条件: a. 有经培训合格的作业负责人员、监护人员、检测人员和持证作业人员; b. 有经检验合格的检测仪器; c. 有符合国家标准,经检验合格的专用防护用具及电器照明设备。 3.1.3 进入有限空间的人员及携带物品均应逐人清点,并记录进出时间,完成作业后,经查明无遗留物、无火种,方可撤离和封孔。 3.1.4 建立每班的作业记录制度,并应备档。 * 3.2 作业审批 3.2.1 办理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应审查下列内容: a. 有限空间的作业位置、作业内容、作业方法、作业人员、作业负责人员、作业监护人员和作业的安全对策; b. 有限空间内部结构示意图(包括设备、管路、电器线路、地沟等分布); c. 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应采取的控制措施和救护措施; d. 通风布置、电器照明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具。 3.2.2 作业监护 a. 作业监护人员必须检查作业人员的作业许可证,以及备好作业监护记录; b. 必须佩戴防护用具,坚守岗位,严密监护; c. 发现作业人员有反常情况或违章操作,应立即纠正,并撤离有限空间; d. 在监护范围内遇有紧急情况时,作业人员应发出呼救信号,作业监护者不准离开岗位,并立即发出营救信号,设法营救; e. 应标明作业警戒区。 * 3.3 作业检查与检测 3.3.1 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必须定时检测空气中含氧量及可燃性气体,以保证作业安全。 3.3.2 有限空间内设备、管道、地沟等封闭情况,应符合规定。 3.3.3 警戒区的布置应符合条规定。 3.3.4 在没有照明的情况下,不准任何人进入有限空间。 3.4 作业人员及安全教育 3.4.1 必须建立作业人员定期体检制度,经诊断患有职业禁忌症者及未成年者,严禁从事有限空间作业,并应符合相关规定。 3.4.2 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安全教育,并符合相关规定。 3.4.3 作业前应公布作业方案,对作业内容、危害等进行教育。 3.4.4 进行有关职业安全法规、标准和制度的教育。 3.4.5 对紧急情况下的个人避险常识、窒息、中毒及其他伤害的急救知识以及检查救援措施,进行教育。 * 防腐作业相关安全规定: 1、油罐在进行防腐作业时,原则上只允许使用手工滚涂,特殊情况下需喷涂作业时,需经机动设备处(或工程管理部)、安全环保处批准方可进行作业。 2、作业人员要严格按照规定穿戴防静电工作服和防静电工作鞋。 3、在进行防腐作业时,应对罐内采取强制通风,风机电机必须采用防爆电机,通风量不得低于1500m3/h,当在罐底部人孔鼓风时需用棚布风筒连接风机出口和人孔。 4、进行防腐作业时,罐内及防火堤内严禁动火、用电等交叉作业。 5、作业时作业人员要配戴便携式可燃气体报警器,发现报警器报警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撤离到罐外。 6、罐内作业严禁使用非防爆工具。 7、有限空间照明严禁接临时电,罐内使用本安型照明设备。 8、若进行喷涂作业,除必须遵守以上措施及要求外,还应采取如下措施: ⑴高压雾气喷涂枪及枪头必须进行接地。 ⑵喷砂胶管前端的金属构件必须进行接地。 * 谢谢! * 防腐作业安全 * 一、事故案例 事故案例一 2006年10月28日19时16分,独山子石化分公司爆炸事故,死亡13人。 2006年11月17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发《关于独山子石化在建原油罐“10.28”特大爆炸事故的通报》文件。 事故经过: 10月 28日15:00左右,安徽防腐工程总公司施工队开始对浮顶船舱第三环舱进行补刷防腐涂料作业。 19:00左右,大部分人员已施工完毕,陆续上到浮顶船舱上休息或做第二天的施工准备。 19:16,余下的五名工人在第三环舱2个小仓内施工作业时,突然发生爆炸,造成13人死亡,6人轻伤,损毁储罐浮顶面积达850平方米。 * 事故直接原因: 安徽省防腐工程总公司违规私自更换防锈漆稀释剂,用含苯及甲苯等挥发性更大的有机溶剂替代原施工方案确定的主要成分为二甲苯、丁醇和乙二醇乙醚醋酸酯的稀释剂,在没有采取任何强制通风措施的情况下组织施工,致使储罐隔舱内防锈漆中的有机溶剂挥发,积聚达到爆炸极限。施工现场电气线路不符合安全规范要求,使用的行灯和手持照明灯具都没有防爆功能。 初步判定是电气火花引爆了达到爆炸极限的可燃气体,导致这起特大爆炸事故。 * 事故案例二 2006年6月30日21:40某石化公司1910#油罐(1000m3拱顶罐)发生一起油罐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教学实施报告.pdf VIP
- 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考地理+生物试卷真题及答案.pdf
- 2025年最新详版征信报告个人信用报告样板模板word格式新版可编辑.docx
- 七年级道法下册 第二学期 期中综合测试卷(人教陕西版 2025年春).pdf VIP
- 2024年山东青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pdf
- 牛津苏教六下Unit3Askingtheway课件之一.pptx VIP
- 2025年山东青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卷试题真题(答案详解) .pdf VIP
- 华为公司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docx
- 超星尔雅学习通《中国文化概论》章节测验答案满分答案.pdf VIP
- 医疗质量关键环节管理标准与措施.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