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风景文化 书院 【康成书院】 康成书院在不其山(铁骑山)东麓的书院村,其名称源于东汉经学家郑玄曾在此设帐授徒。当时“从学者盈万”,著称海内。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汉灵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冬十月,青州、徐州黄巾军复起,攻破北海郡,“玄与门人到不其山避难”,在此筑庐讲学授徒。晋代古方志《三齐记》首次载明“郑玄教授不其山”,《太平广记》和《太平御览》皆引晋代伏琛《三齐略记》语曰:“郑司农尝居不其城南山中教授。”明、清之际思想家、文学家顾炎武写有《不其山》诗:“深山书院有人耕,不记山名与县名。为问黄巾满天下,可能容得郑康成。” 明正德七年(1512年)即墨知县高允中在原郑玄筑庐授徒处,建院宇,聘教授,辟学田,重建“康成书院”。书院坐北朝南,东西略呈长方形,占地亩余,围有院墙,门南向,屋3间,高约5米,宽约12米,南北深约4米,重梁起架,檐下四根木柱撑顶,柱基座为青石鼓形。木质门窗平开,雕以云图。该建筑具有十分完整的墙、柱、梁、栋、枋、斗拱和起脊屋顶各组成部分,在当时可谓宏伟壮观。清初,由于康成书院无人经管,渐圮。 【华阳书院】 华阳书院在华楼山前华阳山的南麓,故名,又称东崖书院。黄宗昌《崂山志》载:“华阳书院据山之半,少司寇蓝公建置于此。” 蓝章,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又任南京刑部右侍郎。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告退归里,来此筑华阳书院隐居,自号大劳山人,教子蓝田攻读诗书。该书院位于华阳山前,背崖俯溪,颇擅胜致,占地亩余,东西排建两幢木砖结构平房,各3间,取名紫云阁、文昌阁,书院南溪边石上,刻有“谈经地”、“枕石漱流”、“曲水流觞”等字,东下石上刻有“松关”、“八仙台”、“仙境”、“重游旧地”等字,均为蓝章所书。蓝氏后世多就读于华阳书院,至清道光年间该书院废弃。 二、风景文化 古庙宇 【太清宫】 太清宫,位于宝珠山下,俗称下宫。太清宫是崂山规模最大的一座道院,据元代大学士张起岩《聚仙宫碑》记载,宫建于宋代初年。又据《太清宫志》记载,西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张廉夫曾在此处创三官庵。唐昭宗天元年(公元904年),道士李哲玄又在今三皇殿处建三皇庵。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道人刘若拙被敕封为“华盖真人”,奉敕回崂山修建道院,遂在此处创建了太清宫,其年代约在公元980年前后。 明代万历十三年至二十八年(1585~1600年)间,太清宫旧道院曾倾圮。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又重新确定太清宫的“四至”:东至张仙塔,西至八水河,南至大海,北至分水河。现在的太清宫大体是这一时期重建的,但分为三院三殿则是在天启二年(1622年)道人赵复会重修时所为。在此次重修中,正式确定了分三官、三清、三皇各殿为三院的格局,这三院都有围墙,各立山门,并有便门相通,共147间殿宇,加上道舍、客房共计240舍间房屋,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 1949年青岛解放前夕,太清宫仍有道士13人,行行2人,殿宇房舍150余间,有土地600余亩,分散在李村、王哥庄及即墨县等地出租,另有山场3处。“文化大革命”中太清宫的庙碑、神像、供器、经卷、文物均遭破坏。1979年市园林局接管太清宫,对宫内房舍进行了修缮,并由市文化局负责重塑了神像,又将道士匡常修、孙真淳、李宗廉、王自臻和道姑崔静一接回庙内。1981年农历九月初九,为神像举行了开光仪式。1985年7月青岛市园林局将太清宫移交给青岛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处,并由道教协会筹委会自行管理,同时划定了太清宫的“四至”范围:东至沟底以内,西至顺墙堤自然弯曲,南至海边,北至康有为诗刻石。1989年,由政府拨款对三清殿、东华帝君殿和西王母殿进行了修缮,重塑了47尊神像,并于1990年农历三月初三为神像举行了开光仪式。 太清宫内的殿宇共分三个院落。东面是三官殿,为三进院落,正殿建筑属单檐硬山式砖木结构,殿内中奉天官大帝,左奉地官大帝,右奉水官大帝,左侧奉雷神普化天尊,右侧奉真武大帝,另有卫道护法的四大元帅壁画。在三官殿东侧有一处两进的堂院,是清代翰林尹琳基修建的“翰林院”,现为太清宫的客堂。 中间是三清殿,为长方形院落,由一个正殿和两个配殿组成,都是砖木结构单檐硬山式建筑。正殿内中奉元始天尊,左奉灵宝天尊,右奉道德天尊,门右面奉王灵官。殿前两厢是两座配殿,东厢是东华殿,中奉东华帝君,左奉南极长生大帝,右奉太阳帝君;西厢是王母殿,中奉西王母天尊,左奉斗母大天尊,右奉太阴妙果素月天尊。三清殿山门以西是关岳祠,左奉汉关壮缪公神位,右奉宋岳武穆公神位。 西面是三皇殿,亦为长方形院落,并排有两座殿堂,主殿是三皇殿,东配殿是救苦殿,皆为单檐硬山式建筑。主殿内中奉轩辕大帝,左奉神农大帝,右奉伏羲大帝,殿内左右两侧,供奉历代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