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来书院的研究文献概览
10部书院史古籍文献:
1、[宋]张栻:《潭州重修岳麓书院记》,《南轩集》卷十,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7年版。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南宋汉州绵竹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湖湘学派的集大成者,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有《南轩集》留世。 提要: 该篇主要讲述了岳麓书院先后经朱洞之、李允则建立后,闻名于天下,后因兵事战乱而尽毁。乾道元年,刘候珙为安抚湖南,遂召集儒雅而重建岳麓书院。岳麓书院的宗旨在于传道济民,进一步说就是“仁”。仁,即人心,是天下万物的主宰。求仁之难,必须通过学才能明白。所以,重建岳麓书院的目的便在于教化庶民,以达到求仁的目标。 2、[宋]马端临:《天下四大书院》, 《文献通考》卷四十六,中华书局,2011年版。 马端临(1254—1323),字子舆,号竹洲,饶州乐平人,宋元之际著名的史学家,著有《文献通考》等,是中国古代典章制度方面的集大成之作。 提要: 该文指出宋朝的四大书院为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应天府书院及岳麓书院。作者主要概述了四大书院的建制始末,并阐述了书院之所以兴盛,一是由于当时乡党之学为贤士大夫所建,多胜于州县之学,二是宋统治者多对书院赐额赐田,以鼓励其发展。从作者的论述中可窥见当时书院多以朝廷赐额赐书为荣,为官方所认可的主要教学机构。 3、[宋]马端临:《宋初四书院》, 《文献通考》卷六十三,中华书局,2011年版。 马端临(1254—1323),字子舆,号竹洲,饶州乐平人,宋元之际著名的史学家,著有《文献通考》等,是中国古代典章制度方面的集大成之作。 提要: 该文指出宋初四书院为庐山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及应府书院,此外还有茅山书院。作者主要讲述了书院的监管者、朝廷的封赐及书院授徒的规模等。需要指出的是,四书院的学徒数目多为十百人,可见宋初书院并不是特别兴盛。 4、[宋]魏了翁《靖州鹤山书院记》,《鹤山集》卷四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7年版。 魏了翁(1178—1237),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人,南宋学者。庆元五年进士,多次被贬官后又诏回。推崇朱熹理学并创立鹤山书院,授徒讲学,有《鹤山集》等留世。 提要:这篇文章讲述了鹤山书院的建立者因仕途不顺而在山间建立了鹤山书院,及书院所处的地理位置,并描绘了书院环境的宁静优美。作者还指出书院所培养的“士”,其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在于“德”与“孝”,具体的说就是“明善诚身”、“顺亲信友”,唯有这样,才能做到臣子显谏而君王不疑及报答父母亲恩。 5、[宋]吕祖谦《丽泽书院学规》,见邓洪波编《中国书院学规》,湖南大学出版社,湖南,2000年10月,第31—32页。 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寿州人,人称东莱先生。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与朱熹、张栻齐名,并称“东南三贤”,创立“婺学”,成为当时颇具影响的学派之一。 提要:该学规主要对学子的德行、日常生活、课堂端容、从师礼仪等方面做了具体的规定。书院要求学子必须以“孝弟忠信”为德行之本,会讲时妆容必须端而肃,对老师也要永远以礼相待。在日常生活中,学子须得做到毋亵、毋谀、毋妄、毋杂、毋狎非类、毋亲鄙事等。若违反学规,则依据其严重性给予“规”、“责”、“吿于众”、“除籍”等处罚。
6、[宋]王应麟:《天下四大书院》,《玉海》卷一百六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王应麟(1223—1296),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又号厚斋。南宋理宗淳祐元年进士,历任太常寺主薄、通判台州等职,因正直敢言而遭罢黜。辞官回乡后专意著述,著有《玉海》、《困学纪闻》等。
提要:
该文主要讲述了宋朝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记嵩阳书院的建立演变过程。作者指出前代庠序之教不修,士人无处求学,于是结伴选择胜地,建立精舍。后来文风日盛,儒学大家也授徒讲学,士人尽求学于书院之中。朝廷褒奖这种行为,于是多赐额赐经,以鼓励书院的发展。白鹿洞、岳麓等书院便是书院中声名最为显著的,成为当时的四书院。
7、[宋]欧阳修:《集贤殿书院》,《新唐书》卷四十七,中华书局,1975年版。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诗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古文运动”的领导者,有《欧阳文忠公文集》等留世。
提要:
该文主要以编年的形式叙述了唐朝集贤殿书院的发展历史,由乾元院发展至丽正书院,再更名为集贤殿书院所经历的官员设置及官员职能的变更。此文还指出该书院的功能主要在于修撰官掌刊缉经籍,校理典籍,收集遗逸图书及贤才之士等。其实际为皇家的的藏书之所,并兼为皇帝等解释史籍疑义。
8、[明]王守仁:《稽山书院尊经阁记》,《王文成公全书》卷七,上海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