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内容的简介.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呼兰河传内容的简介

《呼兰河传》内容 第一章一共有九节,主要讲东北小城呼兰河的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这里的生活是死寂、平静的。第一节引出呼兰河以后,主要写东二道街上的大泥坑;第二节主要写卖豆芽的女疯子;第三节写染缸房里的故事;第四节第五节主要写扎彩铺;第六节主要写小胡同卖麻花的;第七节主要写卖卖豆腐的;第八节介绍火烧云;第写总写呼兰河的一年四季。   这些都不是是单纯地写介绍呼兰河的地理,而是以地理为纲逐一介绍,反映生活在呼兰河的人们的精神面貌。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它对王安忆的《长恨歌》的影响。不同的是《长恨歌》各小节都加了标题,并单纯地介绍一种事物,而《呼兰河传》没有这么做。   第二章一共五节,主要写呼兰河精神上的“盛举”,反映呼兰河的人们的精神面貌。第一节写“跳大神”;第二节写七月十五鬼节的河灯;第三节写台子戏;第四节写庙会;第五节小结,这些盛举都是为鬼而做的,只是跳秧歌是为活人预备的。   开头的两章以介绍为主,所占的篇幅超过了全书的四分之一,与后面的内容结合不够紧密,叙述的中心也不怎么明确,看起来与散文没有多少区别。   第三章主要写祖父与祖母。   第四章主要是从各个方面描述我家的荒凉。   第五节主要写小团圆媳妇之死。   第六章主要写有二伯的故事。   第七章主要写磨房里“冯歪嘴子”一家的故事。   尾声主要交待结局。   第三、第五、第六、第七分别叙述了四个相对独立的故事,各个故事之间没有多少必然的关联。通过发生在呼兰河小城的一个大院及叙述者“我”把各个故事串联起来,各个故事可以独立成篇。不谈《呼兰河传》的思想、语言、及其它的艺术手法,单就其故事结构而言,它似乎还不够完美。《呼兰河传》与萧红的另一部作品《生死场》一样,在结构安排上还有不少欠缺。   总的来说,生活在呼兰河的人们呈现以下几种心理:   一.迷信愚昧,二.自私,自顾自,三.冷漠麻木不仁,四.“看客”心理,喜欢看热闹,说东道西,把别人的痛苦当成谈资,幸灾乐祸。 全书由七章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1、2章)细腻地展现了小城风情,诸如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八娘娘庙大会,跳秧歌等;第二部分(3、4章)诗意地抒写了“我”、祖父和后花园所构成的三位一体的童年生活;第三部分(5、6、7章)生动地描述了小城的故事——小团圆媳妇的故事、有二伯的故事、冯歪嘴子的故事。但是,作品各部分、各章节、各人物之间似乎无必然联系。它打破了传统小说对人物、情节、结构的处理方式,以情贯穿全篇,是一部典型的“三无小说”,即无主要人物,无连贯情节,无确定主题。萧红自己也说过:“有各式各样的生活,有各式各样的作家,也就有各式各样的小说。”[1]《呼兰河传》是萧红艺术风格成熟的标志,正如矛盾在序中所说:“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景画,一串凄婉的歌谣。”[2]。 小说虽无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但又确确实实为我们塑造了四个经典的人物,即慈爱的祖父、可怜的小团圆媳妇,古怪的有二伯和坚忍的冯歪嘴子。学术界一直关注的是祖父、小团圆媳妇和冯歪嘴子,目前还没有人专门论述有二伯。有二伯虽然是一个小人物,但是他古怪的性格形象,绝不亚于鲁迅笔下的阿Q。 《小城三月》中翠姨悲剧形象分析   萧红,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廼莹,“萧红”系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她的作品虽没有直接描述她的经历,却使她在女性觉悟的基础上多了一层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她的小说自有一种东北特色的豪气,又多添一份女性的情致,因此很耐看。   《小城三月》是萧红的最后一部作品。这位正值青春年华的女作家,在写完这部作品不到半年的时间,就离开人世了。在《小城三月》中,我们可以真切地聆听到一个东方女性悲惋的哀歌,一个叫做翠姨的女子热烈而哀怨的情感贯穿全文。在三月的微风里,这个平凡的女子静悄悄的死去。对于这样一个处在新旧礼数之中的一个被新思想熏染的传统型的少女,她的命运到底是有希望的好,还是没有希望的好,或者说哪一种情更为悲剧?正如鲁迅的关于铁屋子的思考:对于没有希望的民众,不去唤醒他们,固然可以让他们蒙昧地死去,不必背负心理的痛苦,但面对希望,还是有唤醒他们的责任。那么,在旧礼教的中国,翠姨的命运到底有没有希望呢?这也许有,但她的境遇却注定这是多么渺茫的一种奢望。   首先,小说尾声给了一点亮光,“我”母亲在翠姨死后说:“要是翠姨一定不愿意出嫁,那也是可以的,假如他们当我说。”但翠姨的悲剧不在于嫁与不嫁,她的悲剧在于她认识了一个有文字、文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