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清名将李定国.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清名将李定国

抗清名将李定国 李定国是明末清初杰出的农民领袖和抗清英雄,他宁死不屈的气节,联合西南各兄弟民族共同反抗民族压迫的动人事迹,三百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称颂。 第一节大西军战将 李定国,字鸿远(或作宁宇、霖宇、一纯、大绶),明天启元年(1621)六月十一日出生于陕西延安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①。崇祯三年(1630),年仅十岁的李定国参加了张献忠起义军,张献忠“喜其貌度不恒,养以为己子”。张献忠有四个养子,“孙可望为长,定国次之,刘文秀、艾云枝(能奇)次之”②。从此,李定国追随张献忠,在斗争中迅速成长。   崇祯十年(1637),十七岁的李定国即率部下二万人,“随献忠驰突豫、楚”③。崇祯十四年二月,他又乔装成明军差官,“以二十骑夜叩襄阳城门而入”,“遂克襄阳”④,明督师大学士杨嗣昌所储军资十余万,皆为农民军所得。襄阳大捷是张献忠起义军开始走向胜利的转折点,而这一胜利和李定国的机智勇敢是分不开的。   崇祯十七年十一月,张献忠正式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李定国以战功卓著被封为“安西将军,监十六营”①。这时他才二十四岁,“长八尺,眉目修阔,躯干洪伟,举动有仪度”,在军中“独以宽慈著”②,作战则“临阵陷坚逐,死不置”“名为小尉迟”③,“骁勇超逸,更称万人敌”④。他是大西军中智勇双全的战将。   自从清军入关以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清顺治三年(1646)八月,张献忠率大西军五十万北上抗清,不幸于十一月二十七日在西充凤凰山被清军射中,“痛极而亡”。“献忠死后,各营大乱”⑤,顿时惊溃,伤亡惨重。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四将军在危难中收集残部数千、家口万余人,由顺庆(今南充市)急速南下,一昼夜驰数百里,才保存下部分有生力量。十二月,大西军至重庆江北,南明总兵曾英率兵阻击。农民军在“绝粒既十余日”的情况下,发扬艰苦卓绝的勇气抢渡长江,终于杀曾英,使十几万残明军“顷刻瓦解”⑥。在重庆,四将军处死了唆使张献忠妄杀兵民,“久为军中积恨”的左丞相汪兆麟⑦,乘胜进抵綦江。四将军传谕各营:“各宜同心协力,共扶幼主,克成大事”,提高了士气,“传谕之后,欢声满营..各营帖然”①。大西军又开始从逆境中发展起来。   ① 李定国的字及籍贯,从《小腆纪传》、《清史稿》。   ② 王夫之:《永历实录》卷14。   ③ 王夫之:《永历实录》卷14。   ④ 梅村野史:《鹿樵纪闻》卷下。   ① 彭孙贻:《平寇志》卷11。   ② 王夫之:《永历实录》卷14。   ③ 戴笠:《怀陵流寇始终录·甲申刺事》。   ④ 邵廷采:《西南纪事》卷10。   ⑤ 古洛东:《圣教入川记》。   ⑥ 邵廷采:《西南纪事》卷12。   ⑦ 戴笠:《怀陵流寇始终录》卷18。   ① 佚名:《蜀记》、顾帧:《客滇述》。 第二节平定黔滇 顺治四年(明永历元年,1647)正月,大西军向贵州进军。三月,连克贵阳、定番州、永宁州,“自是黔西诸郡望风瓦解”②。   在贵阳,四将军对大西军今后的出路和策略进行了商讨。孙可望主张“至岭南,急则入海”③,李定国则主“复明”。由于清军入关,张献忠对明朝的态度已有所改变。他在北上抗清前夕曾对部将说:“明朝三百年正统,天意必不绝亡,我死,尔急归明,毋为不义。”④目前大西军的失利,也使李定国感到:“今蜀事不成,是天未厌明德也,我等何可终踵败辙,盍相与反正扶明。”⑤孙、李两人争执不下,李定国气愤地说:“公能人,自为之,毋污我也”,遂拔出战刀自刺。众将夺下战刀,立即撕破一面战旗为其裹伤,也一致表示:“吾辈唯安西将军所命。”⑥孙可望见状只得收回己见,四将军设坛盟誓:“复本姓,尊可望,受约束”⑦,联明抗清之势开始形成。   此时云南正值阿迷州土司沙定洲叛乱,明黔国公沐天波逃离昆明。由于副将龙在田早在张献忠谷城诈降时与孙可望相识,便派人向孙可望求援,告知:“假大义来讨,全省可定也。”⑧四将军认为这是扩大农民军辖地的好机会,便以为黔国公复仇的名义出兵云南。沙定洲闻讯,惊恐万状,弃昆明南逃。   顺治四年四月,大西军开进昆明,“各民人户外俱设香案迎接”①。四将军马不停蹄进行分路平定,说服沐天波与农民军联合,宣布“共襄勤王,恢复大明天下”②。   八月,四将军在昆明共同称王,孙可望称平东王,李定国称安西王,刘文秀称抚南王,艾能奇称定北王,仍然保持着农民军的传统:“每公事相会,四人并坐于上”,“然各营诸将赏罚,则一尊于可望”③。 孙可望随着地位提高,个人野心逐渐膨胀。明御史任僎,投其所好,“倡议称可望为国主,设六部,铸兴朝通宝纹,以干支纪年,可望大悦”,然而李定国“心非任僎议,每事相抵牾”④。孙可望便与亲信王尚礼策划,欲压服李定国,树立个人权威。顺治五年(明永历二年,1648)四月初一,各部队同赴演武场集合,李定国部先入武场,军中按惯例放礼炮,升帅旗。孙可望指责为:“目中明无我”,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