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拱坝抗震的设计r2.doc

  1.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6章 拱坝抗震的设计r2

6 拱坝抗震设计 目 录 6.1 规范方法动力分析 6-1 6.1.1动应力控制标准 6-1 6.1.2 坝体动力特性 6-1 6.1.3 拱坝动力反应分析 6-2 6.2 有限元动力仿真分析 6-7 6.2.1 各种反应谱动力分析 6-7 6.2.2 无限地基辐射阻尼坝体动力反应分析 6-10 6.2.3 考虑自由场地震幅差相差坝体动力反应分析 6-16 6.2.4 考虑横缝张开的拱坝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 6-22 6.2.5 同时考虑无限地基辐射阻尼和坝体分缝的坝体动力反应分析 6-29 6.2.6 坝体材料非线性时的拱坝动力反应分析 6-42 6.2.7 随机振动分析 6-49 6.2.8 坝肩动力稳定分析 6-51 6.3 动力模型试验 6-57 6.3.1 模型总体设计 6-58 6.3.2 地震动输入 6-60 6.3.3 试验结果 6-61 6.4 抗震安全分析及评价 6-71 6.1 规范方法动力分析 溪洛渡拱坝设防地震烈度高,100年基准期超越概率2%的设计基岩水平加速度峰值为0.321g。根据《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 5073-2000)(以下简称《抗震设计规范》)规定,采用拱梁分载法对溪洛渡拱坝的动力特性和动力反应进行计算分析,评价大坝的抗震安全。计算工况为: ①上游正常蓄水位+相应下游水位+坝体自重+设计温降+淤砂压力+设计地震 ②上游正常蓄水位+相应下游水位+坝体自重+设计温升+淤砂压力+设计地震 ③上游死水位+相应下游水位+坝体自重+设计温降+淤砂压力+设计地震 ④上游死水位+相应下游水位+坝体自重+设计温升+淤砂压力+设计地震 6.1.1动应力控制标准 根据《拱坝设计规范》及《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结合我国近年来高拱坝的建设经验及溪洛渡拱坝工程特点,溪洛渡拱坝拱梁分载法动力分析相配套的动容许应力控制标准见表6-1-1。 动应力控制标准 表6-1-1 混凝土分区 抗压(MPa) 抗拉(MPa) A(C18040) 19.81 3.68 B(C18035) 17.33 3.22 C(C18030) 14.86 2.76 6.1.2 坝体动力特性 表6-1-2列出了正常蓄水位和死水位时坝体的自振频率及振型参与系数。 自振频率和振型参与系数 表6-1-2 阶次 正常蓄水位 对称性死水位 对称性 自振频率 (Hz) 振型参与系数 自振频率 (Hz) 振型参与系数 顺河向 横河向 顺河向 横河向 1 1.2289 0.0093 -1.4253 反对称 1.4080 0.0065 -1.5808 反对称 2 1.3992 2.7192 0.0433 正对称 1.6080 2.8383 0.0346 正对称 3 1.7934 1.3096 0.0119 正对称 2.0624 1.3638 0.0057 正对称 4 2.3811 -2.6714 0.0263 2.6357 -2.8940 0.0566 续表6-1-2 阶次 正常蓄水位 对称性死水位 对称性 自振频率 (Hz) 振型参与系数 自振频率 (Hz) 振型参与系数 顺河向 横河向 顺河向 横河向 5 2.4746 0.0658 -0.5235 2.7944 0.0551 -0.2527 6 2.8108 -0.0363 1.8585 3.1239 -0.0444 2.3243 7 3.1598 0.1787 0.3036 3.4941 0.0059 0.5365 8 3.5325 -0.7381 0.3362 3.8349 -0.0055 -1.3656 9 3.8008 -0.0232 -1.4575 3.9685 -0.6927 -0.6514 10 4.0477 -0.8587 -0.4148 4.4178 -0.9234 -0.3797 计算成果表明: (1)大坝基本振型呈反对称振型,反映了溪洛渡拱坝高度大,坝体较薄的双曲拱坝特点; (2)大坝自振频率相对较低。正常蓄水位时反对称第一阶模态自振频率约为1.23Hz,死水位反对称第一阶模态自振频率约为1.41Hz左右,且呈现出各阶模态分布密集的特点; (3)两种不同坝前水位相比,由于水位降低导致上游坝面水体附加质量的减小,死水位的自振频率比正常蓄水位及校核水位的自振频率均有所提高,而振型参与系数变化不大。 6.1.3 拱坝动力反应分析 动力反应以及静动叠加的坝体应力和位移最大值见表6-1-3、表6-1-4。控制工况应力等值线见图6-1-1~图6-1-3。 动力反应最大值 表6-1-3                   单位:应力 MPa ,位移 cm 工况 坝面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