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己还是贵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贵己还是贵已

“贵己”还是“贵已” --从《吕氏春秋》文本出发对战国三子思想主旨传统理解的质疑 郭智勇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广东 中山 528400) 摘要:从《吕氏春秋》原始文本出发,本文认为,在吕不韦等《吕氏春秋》编者们的心目中,墨子、陈骈与杨朱等战国三子的思想取向与传统理解明显不同:墨子重视的是“人对处世原则的坚持”(贵廉)而不是“爱人之父如爱己父”式的“贵兼”;陈骈重视的是“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贵术)而不是“齐万物以为首”式的“贵齐”;杨朱所重视的只是“对事物内在依据和原理的凭借”(贵已),而不是“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式的“贵己”。 关键词:吕不韦 贵廉 贵术 贵已 文献新解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一部类百科全书,其中包含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家思想,这是学界的共识。《吕氏春秋》本身就专门有一段总结,《不二》篇说: 听群众之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耽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 这十家的思想主旨到底该如何把握,二千年来已形成一种定说。由于《吕氏春秋》本身没有对这十家的详细解说,所以传统上也就基本以《孟子》、《荀子》、《韩非子》、《庄子?天下》篇对各家的描述加上高诱的注解作为基调。应该说这样的处理方式自有它的情理所在。稍感遗憾的是,既然《吕氏春秋》被赋予了“以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史记?吕不韦列传》)的历史使命,而其又被公认为先秦诸家的总集,《吕氏春秋》文本内容本身也确实涉及当时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包罗万千,那从《吕氏春秋》文本出发来抽绎出上述各家的思想主旨自是学术本身一个无法旁贷的要求。特别是当《吕氏春秋》文本本身所揭示出的思想取向与传统理解有明显的差异时更是这样。 细观《吕氏春秋》文本,孔子、老子、关尹、列子、孙子、王廖、儿良的思想痕迹历历可见,且与传统上对他们的认知无大出入。限于篇幅,本文不予赘论。通过对《吕氏春秋》文本本身的深入阅读和对该书作为一特定时代产物的关联性思考,本文认为,《吕氏春秋》中的墨子、陈骈和杨朱的思想主旨与传统的认定有相当的差别,特此提出,以期抛砖引玉,并期盼大家批判。 墨子本是贵“廉”而不是贵“兼” 《孟子?滕文公下》说:“墨子兼爱”,今本《墨子》有《兼爱》、《尚贤》等十篇,所以世人都知道《墨子》的主旨是兼爱,正如梁启超先生说:“墨学所标纲领虽有十条,其实只从一个观念出来,就是‘兼爱’。” [1]15 以此先见来看《吕氏春秋》中的“墨子贵廉”,人们就情不自禁地认为“廉”是“兼”的假借,正如清代名家孙诒让所说:“‘廉’疑即‘兼’之借字。” [2]1125 但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吕氏春秋?不二》篇明明是说“墨子贵廉”,且从《吕氏春秋》有关墨子和墨者的整体语境来看,“贵廉”之概括才真正恰切《吕氏春秋》中墨家之形象。 让我们先来看看“廉”字的本意。“廉”按《说文》是指“侧面”,引伸为“方正”、“刚直”的意思。所以“廉”和“方”常连用且意义关联,意指人对“为人处事原则”的坚持和对“理想追求”的一丝不苟。人们都知道老子的名言:“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第58章),这里的“廉”就是“方正刚直”的意思。《吕氏春秋·离俗》篇就有对“廉”字的使用:汤又让於务光曰:“智者谋之,武者遂之,仁者居之,古之道也。吾子胡不位之?请相吾子。”务光辞曰:“废上,非义也;杀民,非仁也;人犯其难,我享其利,非廉也。吾闻之,非其义,不受其利;无道之世,不践其土。况於尊我乎?吾不忍久见也。”乃负石而沈於募水。这里的“廉”也是“方正刚直”的意思。《吕氏春秋》本身还有不少这类的表述,所谓“清廉洁直坚穷廉直忠敦黄享……”孟胜死,弟子死之者百八十。 “一诺千金”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在当时的墨者看来,对人的许诺更是需要用“生命”去履行的。墨者巨子孟胜非不知道“生”的可贵,但为了对自己行为规范的坚持,他只好宁死不辞。这里我们看到的仍是墨家风格之“廉”,而不是“兼爱天下”之“兼”。  值得指出的是,孟胜的死守阳城也与《墨子》书的另一重要观点“尚同”明显抵触。要知道,阳城君之封地是因其参与了吴起的事变被认定有罪而被楚国中央政权没收的。以《墨子》“尚同”的观点,孟胜们是应该毫不犹豫地响应楚国中央政权的命令,积极配合楚国中央政权对阳城的兼并的。但孟胜显然并没有这样做,而且他似乎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意识。  其三,《高义》篇: 子墨子游公上过於越。公上过语墨子之义,越王说之,谓公上过曰:“子之师苟肯至越,请以故吴之地阴江之浦书社三百以封夫子。”公上过往复於子墨子,子墨子曰:“子之观越王也,能听吾言、用吾道乎?”公上过曰:“殆未能也。”墨子曰:“不唯越王不知翟之意(“意”即“义”,笔者按),虽子亦不知翟之意。若越王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