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二级预防指南解读-0420.ppt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卒中二级预防指南解读-0420

* * * 结果显示,平均日治疗剂量为16.9mg的瑞舒伐他汀可较基线显著减小斑块体积达5.1%,从而使管腔体积显著增宽。 * 在完成研究治疗的126例患者中,72.2%的患者使用最大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即20mg/d进行治疗,所有患者中有60%斑块出现逆转。 由此证明,在亚洲人群中,瑞舒伐他汀采用较小的剂量即可显著逆转斑块。 也正是因为他汀稳定和逆转斑块的作用,指南推荐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中应该使用他汀治疗。 从以上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以治疗斑块为目标,瑞舒伐他汀20mg也可以逆转大部分亚洲人的斑块,对防治卒中意义重大。 刚才我们谈到需要强效他汀达到5018的目标或逆转斑块的目标,在此情况下他汀是否具有很好的效益风险比就非常重要了。 首先我们来看看他汀治疗究竟和出血性卒中是否相关? 最近发表于Stroke的荟萃分析结果表明,他汀治疗未增加颅内出血风险(比值比[OR]=1.08;95% CI=0.88-1.32;P=0.47)。进一步分析显示,颅内出血风险与LDL-C降低幅度或LDL-C治疗后的水平无关。 一项他汀与颅内出血回顾性队列研究包含了1787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接受他汀治疗的患者,结果显示,他汀治疗不增加颅内出血风险(HR=0.87;95% CI:0.65-1.17)。不同基线人群的亚族分析均得出相似结果。 在JUPITER卒中亚组分析中,瑞舒伐他汀20mg和安慰剂治疗后的出血性卒中发生率相似,瑞舒伐他汀20mg的出血性卒中风险还较安慰剂组下降了33%。 由此证明,瑞舒伐他汀20mg并不会增加出血性卒中的风险。 2010/12/15 * 另外在使用强效他汀时大家都会比较关心肝脏方面的安全性。 一项荟萃分析纳入12个数据库截止至2010.12的所有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洛伐他汀、匹伐他汀、普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用于心血管疾病预防的随机临床试验,主要终点是不良事件发生率。 总计纳入72项研究,159458例患者。结果显示,瑞舒伐他汀的肝脏安全性良好,ALT水平提高风险与对照组相比并不显著。 * 一项纳入50项随机临床试验的回顾性研究分析阿托伐他汀在年龄≥65岁患者中的耐受性,共入组5924例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10、20、40、80mg或安全性进行治疗,评估肌骨骼、肝脏和肾脏相关严重不良事件。 结果显示,阿托伐他汀10mg、20mg、40mg和80mg治疗后患者ALT/AST3×ULN的比例分别为0.7%、0.8%、1.7%和3.2%。 另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49项临床研究,14236例CHD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阿托伐他汀10mg、80mg以及安慰剂的安全性。在肝脏安全性方面,接受阿托伐他汀80mg治疗的患者,其ALT/AST3×ULN的患者比例为3.3%。 可见,阿托伐他汀40mg和80mg的肝损发生率明显升高。 SPARCL研究中,阿托伐他汀80mg治疗后,连续2次测量ALT/AST3倍正常上限值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安慰剂组,即阿托伐他汀80mg出现较多的肝酶升高。 而在JUPITER研究中,瑞舒伐他汀20mg与安慰剂的肝酶值则无显著差异。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肾脏安全性方面的数据。 2012年AHA年会最新公布了一篇荟萃分析,该荟萃分析纳入23项关于阿托伐他汀或瑞舒伐他汀的随机试验,共入组29,147例患者,平均随访52.56周,评估其对GFR和新发蛋白尿的影响。 结果显示,在高心血管风险患者中,常用剂量的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具有相似的肾脏保护作用,经瑞舒伐他汀治疗后的新发蛋白尿风险与阿托伐他汀相似 * 如图所示,在新发蛋白尿风险的比较指标上,共有6项头对头比较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的随机试验。 结果同样证实,经瑞舒伐他汀治疗后的新发蛋白尿风险与阿托伐他汀相似(P=0.473)。 * 众所周知,eGFR是评估患者肾功能最灵敏的指标。下面,我们通过URANUS研究来看瑞舒伐他汀对eGFR的影响。 URANUS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多中心研究,入组469例伴血脂异常的T2DM患者,随访16周,主要终点是分析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率(UAE)。结果显示,接受瑞舒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治疗16周后,患者的UAE与基线相比或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患者的eGFR与基线相比或组间相比,也均无显著性差异。由此,瑞舒伐他汀对eGFR的影响与阿托伐他汀相似。 * 总结2011年AHA/ASA卒中二级预防指南解读: 他汀与缺血性卒中: 指南推荐:有动脉粥样硬化证据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LDL-C应控制在5018 瑞舒伐他汀20mg可强效降低LDL-C达50%,能达到指南推荐的目标 SAMMPRIS研究证实,使用瑞舒伐他汀将LDL-C降低至1.8mmol/L,再联合强化降压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能够降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