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7篇章 多基因遗传病-13.ppt
医学遗传学 三、多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1、发病有家族聚集现象。 2、发病率与患者亲属级别(亲缘系数)有关。 3、群体发病率存在种族(民族)差异。 4、近亲婚配对发病率的影响不如单基因病大。 当多基因病的群体发病率为0.1%~1%,遗传率为70%~80%时。可用Edward公式估计发病风险,即f = P ,f 为患者一级亲属发病率,P 为群体发病率。 (一)遗传率和群体发病率 案例: 先天性唇裂遗传率为76%,群体发病率为0.17%,患者一级亲属发病率约为? 4% 四、多基因遗传病再发风险的估计 若群体发病率和遗传率不在此范围内,需查表计算。 斜线为遗传率。 0.1 0.2 0.4 0.6 0.8 1 2 4 6 8 10 一般群体发病率(%) 40 20 10 8 6 4 2 1 0.8 0.6 0.4 0.2 患者一级亲属发病率(%)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案例:原发性高血压的群体发病率为6%,遗传率为62%,患者一级亲属发病率为? 16% 四、多基因遗传病再发风险的估计 (一)遗传率和群体发病率 (二)家庭中已患病人数 一个家庭中已患病人数越多,该病的再发风险就越大。 原因:微效基因的加性效应 四、多基因遗传病再发风险的估计 (一)遗传率和群体发病率 双亲患病数 0 1 2 群 体 遗传率 患病同胞数 患病同胞数 患病同胞数 发病率 (%) 0 1 2 0 1 2 0 1 2 100 1 7 14 11 24 34 63 65 67 1.0 80 1 6 14 8 18 28 41 47 52 50 1 4 8 4 9 15 15 21 26 100 0.1 4 11 5 16 26 62 63 64 0.1 80 0.1 3 10 4 14 23 60 61 62 50 0.1 1 3 1 3 9 7 11 15 表7-4 根据家庭中患病人数估计多基因遗传病再发风险(%) 案例: 先证者的父母再次生育唇裂患儿的风险为4%;如果生育的第二个子女仍为唇裂,则第三个子女的再发风险将增高2~3倍,即近于10%。 (二)家庭中已患病人数 四、多基因遗传病再发风险的估计 (一)遗传率和群体发病率 (三)病情严重程度 所生患儿的病情越重,其同胞的再发风险就越高。 原因:微效基因的加性效应 病情严重程度 案例: 只有一侧唇裂的患者,其同胞的发病风险为2.46%;一侧唇裂合并腭裂的患者,其同胞的再发风险为4.21%;双侧唇裂合并腭裂的患者,其同胞的再发风险则高达5.74%。 (二)家庭中已患病人数 四、多基因遗传病再发风险的估计 (一)遗传率和群体发病率 (三)病情严重程度 (四)群体发病率的性别差异 Carter效应 当某种多基因遗传病的群体发病率存在性别差异时,说明不同性别的阈值是不同的。群体发病率低的性别阈值高,该性别患者子女发病风险也高;与此相反,群体发病率高的性别阈值低,该性别患者子女发病风险也就低,这称为Carter效应。 阈值 ♀ ♂ 先天性幽门狭窄 病案:先天性幽门狭窄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群体发病率男性为0.5%,女性为0.1%。请问男性患者的儿子和女儿以及女性患者的儿子和女儿,哪一个体的再发风险最高? 男性患者: 儿子:5.5%,女儿:2.4%; 女性患者: 儿子:19.4%,女儿:7.3% Carter效应 第三节 多基因遗传病的研究方法 和策略 多基因遗传病是在微效基因加性作用的基础上,加上环境因素的作用而发病。 研究表明,有一些复杂疾病,它们受控于一种多基因背景上起作用的易感主基因(major susceptibility gene ),简称易感基因;或是有时受主要环境因素的影响,将这类疾病称为寡基因病(oligogenic disease)。 发现这些易感基因是认识复杂疾病病因的关键;另外,寻找疾病的环境诱因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方面是收集家系资料,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类分析、优势对数计分法连锁分析、患病同胞对分析、群体关联分析等来证实主基因的存在。 另一方面,用候选基因检测法或用遗传标记来定位易感主基因并用定位克隆法来鉴定这些易感主基因。 确认易感主基因: * 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余 红 yh829@126.com 医学遗传学(Medical Genetics) 案例: 患儿,女,2岁。第一胎第一产,足月顺产。父母为非近亲婚配,身体健康,无酗酒和吸烟史,其母在孕期未未患过疾病,无服药史。查体:患儿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全程管理专家共识(2023年).pptx VIP
- Melior高精超薄减速机-斯米特(转台减速器).pdf VIP
- 2025年人教PEP版(2024)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docx
- 中建某局机电内部培训PPT-电气材料.pdf VIP
- 河南省鹤壁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pdf VIP
- 三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ppt VIP
- 统计基础 教案全套 (苏毅)项目1--9 认识统计-- 统计数据的关联研究—相关与回归分析.docx
- 肛周脓肿护理查房课件.pptx VIP
- 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患者术后护理PPT模板.pptx VIP
-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英语Unit 4 Eat Well 单元教学设计(共6课时)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