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释骨辨正.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释骨辨正

《释骨》辨正 邵冠勇  关键词:释骨;医古文;笺释 分类号:R274.539.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59x(2000)02-0134-04 ????《释骨》一卷,清代沈彤撰。沈彤,字冠云,号果堂,江苏吴江人。清代著名经学家。著作有《周礼禄田考》、《仪礼小疏》、《春秋左氏传小疏》与《果堂集》等。其《果堂集》,多订正经学之文。《释骨》为《果堂集》中一篇,亦有单行者,取《内经》所载诸骨,参考诸说,多所辨正。余方撰《释骨笺释》,将其书逐条笺释之,以广其传。然以今考之,由于历史局限,其中亦有未尽之处。此不揣浅陋,条列其显而易见者辨正之。 ????《释骨》曰:“额之中曰颜,曰庭。”下文又曰:“眉目间亦通曰颜。”(《五色篇》云:阀者,眉间也。庭者,颜也。下论察色之部云:庭者,面首也。阀上者,咽喉也。阀中者,肺也。是颜在阙上之上矣。《卫气篇》云:手阳明标在颜下。盖谓挟鼻孔之脉穴。若颜但在阙上,则去鼻太远,故自庭至下极皆颜也。《说文》亦训颜为眉目之间) ????按:《方言》曰:“颜,颡也。中夏谓之额,东齐谓之颡,汝颍淮泗之间谓之颜。”《小尔雅》曰:“颜,额也。”王念孙《广雅疏证》曰:“颜之为言,岸然高也。”是颜与额同意,颜即额也。《灵枢·经筋》曰;“上头下颜。”《太素》注:“颜,眉上也。”《类经》注:“额上为颜。”《素问·刺热》曰:“心热病者,颜先赤。”王冰注:“心气合火,火气炎上,指象明候,故候于颜。颜,额也。”人之面部以宫廷譬况之,则颜部相当于前庭,故颜又谓之庭。《灵枢·五色》曰:“阙者,眉问也。庭者,颜也。”而沈氏谓“额之中曰颜”者,迁就于《说文》“眉目之间”之训也。《说文》:“颜,眉目之间也。”桂馥《说文义证》指出:“此(谓‘眉目之间’四字)本‘颠’字训义,今脱‘颠’字,误属‘颜’下,又失‘颜’字训也。《集韵》:‘颗,眉目间也。引《诗》猗嗟兮。’馥按:引《诗》者,谓《说文》引《诗》也。”如桂氏所云,则《说文》原当作: ????“颜,额也。”“颗,眉目之间也。”后世字书可以作证,如《玉篇》;“莫丁切。眉目之间也。《诗》猗嗟。古本亦作名。”《广韵》:“眉目间也。”《韵会》:“眉目间也。引《诗》猗嗟兮。”“眉目之间”既非“颜”字之训,则颜即额,别无二义,不必曲说迁就。沈彤所引《灵枢·卫气篇圹标在颜下合钳上”句,《太素·经脉标本》作“标在颊下合钳上”。杨上善注:“末在颊下一寸,人迎后,扶突上,名为钳。钳,颈铁也。当此铁处,名为钳上。”萧延平校曰;“颊,《灵枢》作颜。”作“标在颊下”者是,正与《经脉篇》“从缺盆上颈贯颊”合。作“标在颜下”者,字之误也。 ????《释骨》曰:“巅之后横起者,曰头横骨,曰枕骨。”下文又曰:“其两旁尤起者,曰玉枕骨。” ????按:顶骨之后横于脑后突起者称为头横骨。《素问·骨空论》:“头横骨为枕。”王冰注:“头上之横骨为枕骨。”或作项横骨。《太素·骨空》曰:“项横骨为枕。”杨上善注:“项横骨,项上头后玉枕也。”或但称枕,仰卧当枕之骨也。《素问·骨空论》:“头横骨为枕。”或称为枕骨。《灵枢·经筋》曰:“足太阳之筋,其直者结于枕骨。”《类经》注:“其直者自顶而上,与足少阳之筋合于脑后枕骨间。”《医宗金鉴·刺灸心法·周身骨度》曰:“枕骨者,脑后骨之下陇起者是也。其骨或棱或平,或长或圆不一。”又名后山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曰:“后山骨,头后枕骨也。”解剖学名叫枕骨。枕骨又称玉枕骨。《甲乙经》卷三第四日:“脑空,一名颞颥,在承灵后一寸五分,侠玉枕骨下陷者中。”有穴名玉枕。《甲乙经》卷三第三日:“玉枕,在络却后七分,侠脑户旁一寸三分起肉枕骨,入发际三寸。足太阳脉气所发。”是玉枕骨即枕骨,非中央谓之枕骨,两旁谓之玉枕骨也,其在两旁者玉枕穴也,以其在玉枕骨旁,故穴名玉枕也。《甲乙经》卷三第四脑空穴在“侠玉枕骨下陷者中”,今谓当枕骨之枕外粗隆外侧。《医宗金鉴·外科心法》玉枕疽:“生于玉枕骨尖微上脑户穴。”脑户穴在枕外隆上,属督脉,当枕骨之中。玉枕骨即枕骨也。 ????《释骨》曰:“牝齿曰牙(中央齿形奇,左右齿形偶。奇则牡,偶则牝。而《说文》、《玉篇》并以牙为牡齿,恐传写之讹),上下各十,或八,或九,或十有二,不齐也。” ????按:齿之后大者称为牙。《说文》曰:“牙,牡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段玉裁注本改“牡”作“壮”,曰:“壮,各本讹作牡,今本篇、韵皆讹。唯石刻《九经字样》不误。士部曰:壮,大也。壮齿者,齿之大者也。统言之皆称齿、称牙;析言之,则前当唇者称齿,后在辅车者称牙。牙较大于齿,非有牝牡也。”段氏之说是矣。徐锴《说文系传》曰:“比于齿为牡也。”其牡,亦当是壮之讹。壮为形容词,方有比较级。言牙比于齿为壮大也。若云牙比齿牡,则不成辞矣。是徐锴所见《说文》犹作“壮”。后人传抄,形似而误“壮”作“牡”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