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陵讲稿
《东陵》讲稿
亲爱的同学们,欢迎你来到教师讲堂,今天老师将带领同学们走进一个神奇的地方,
这个地方,埋藏着文化与宝藏。
这个地方,山青水秀,空气清朗。
这个地方,历史带不走庄严,岁月洗不去辉煌。
这个地方就是世界文化遗产,清东陵。
2013年8月16日,我和家人一行四人曾到到东陵观光游览。期间那里的灵山与秀水,那里的苍茫与辉煌,每每使我受到强烈的震撼。回来后我一直想找个机会,把东陵介绍给同学们,并希望有朝一日,同学们也能去感受东陵的历史与庄严。
清东陵坐落位于河北省遵化市西北昌瑞山南麓,占地78平方公里 ,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清东陵从公元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始建,到1908年建慈禧陵全工告竣。历时近两个半世纪。在这期间,共建起皇帝陵5座 (包括顺治帝的孝陵,康熙帝的景陵,乾隆帝的裕陵,咸丰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皇后陵4座,妃园寝5座,公主园寝1座。在这15座陵寝中埋葬着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皇子,2位公主,共161人。
清东陵是在中国独有风水学理论指导下选勘并营建的,这里不仅气候温和,雨量适中,而且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植被繁茂,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其山川形势达到了“地臻全美”的境地,实在是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历史记载,传说,有一次满清的第一位皇帝福临带着王公大臣去遵化马兰峪一带狩猎,看到此处青山葱荣,生机无限,王气十足,龙脉清晰。一下子感动了,希望死后能葬在这里。当即,他摘下手上的白玉扳子,往前投掷下去。陪臣找到后,就在扳子跌落处做下记号,此处即为福临地宫所在,后来置放棺椁的宝床就安放在此处。
中华民族历来十分重视对死者的安葬和祭祀,这不仅是为了缅怀和纪念,也借此祈求祖先对后世的荫护。作为封建统治者则将其作为关乎国祚盛衰、帝运长短的要工重典来对待。到了清代,更把这种理念推向了高峰。在陵寝的选址和规划设计中,充分运用了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着力体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将人的精神融铸于大自然之中,造成一种崇高、伟大、永恒不朽的意象。在建筑规模和建筑质量上,则力求做到恢宏、壮观、精美,以体现皇权至上的思想,炫耀皇家的气派和威严,从而成为皇权物化的表征。作为清代皇家陵园之一的清东陵正是这一传统文化的不朽载体。
清东陵的15座陵寝是按照“居中为尊”、“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传统观念设计排列的。入关第一帝世祖顺治皇帝的孝陵位于南起金星山,北达昌瑞山主峰的中轴线上,其位置至尊无上。
其余皇帝陵寝则按辈分的高低分别在孝陵的两侧呈扇形东西排列开来。孝陵之左为圣祖康熙皇帝的景陵,次左为穆宗同治皇帝的惠陵;孝陵之右为高宗乾隆皇帝的裕陵,次右为文宗咸丰皇帝的定陵,形成儿孙陪侍父祖的格局,突现了长者为尊的伦理观念。
同时,皇后陵和妃园寝都建在本朝皇帝陵的旁边,表明了它们之间的主从、隶属关系。此外,凡皇后陵的神道都与本朝皇帝陵的神道相接,而各皇帝陵的神道又都与陵区中心轴线上的孝陵神道相接,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枝状系,其统绪嗣承关系十分明显,突出了生生息息、江山万代的愿望。布局的整齐严谨,和谐有序。确实让人叹为观止。
早在清朝入关以前,已经在关外营建了3座皇帝陵,即水陵、福陵和昭陵。这三座陵寝规制各异,说明当时并无定制。入关以后营建的陵寝,基本因袭了明陵规制,但并非一成不变,不同时期营建的陵寝由于受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呈现了不同的特点。
自顺治皇帝的孝陵在昌瑞山下落成以后,清代皇帝陵的规制就已基本形成。其布局可分为三个区,即神路区、宫殿区和神厨库区。孝陵的神路区建筑配置最为丰富,自南至北依次为石牌坊、大红门、具服殿(供谒陵者更换衣服、临时休息的殿宇)、圣德神功碑亭、石像生、龙风门、一孔桥、七孔桥、五孔桥、东西下马牌、三路三孔桥及平桥。
宫殿区按照前朝后寝的格局营建,自南至北依次为:神道碑亭、东西朝房、隆恩门、东西燎炉(焚烧纸、锞的场所)、东西配殿、隆恩殿、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宝顶下是地宫。
神厨库区位于宫殿区前左侧,其建筑有:神厨(做祭品的厨房)、南北神库(储存物品的库房)、省牲亭(宰杀牛羊的场所),环以围墙,坐东朝西。围墙外建井亭。三个区的所有带屋顶的建筑(包括墙垣)除班房覆以布瓦外,全部以黄琉璃瓦覆顶(包括墙顶)。
穿过大红门,迎面是碑楼。碑楼中立有两通高大的圣德神功碑,碑上分别用满文和汉文两种文字镌课着顺治皇帝一生的功绩。它是清初政治、军事的一个侧面,它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满清统治者入关后统治政策的方略和顺治其人。
龙凤门位于神道中间,,三门六柱三楼,彩色琉璃瓦盖,龙凤呈祥花纹装饰,富丽多彩。显示了神道的悠远和风光的优美。过龙凤门是七孔桥。它是东陵近百座石桥中最大的一座,也是最有趣的一座。桥身全部用汉白玉石拱砌而成,选料奇特,如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