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故都秋的的教案 华县铁中 潘秀梅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高中一年级
2、学科:语文
3、课时:第一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1)扫除文字读音和词语理解障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2)结合资料,了解作者生平。 【教学课题】
《故都的秋》 【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故都的秋》属于人教版高中必修二第一单元。本单元为写景状物散文,《故都的秋》凭借精巧独特的构思和优美隽永的语言,描绘秋声、秋色、秋味,抒写了清、静、悲凉的心境,抒发了对故都秋的眷恋之情。文字清新雅致,感情深挚动人,蕴涵了丰厚的文化底蕴。高一学生刚接触情景交融的长篇散文,知识储备,因此,如何结合课文,真正理解并避免解读过程中硬贴标签的现象,是个问题。 再者,新课标要求知人论世,但由于时代久远,情感和阅历与文章都有大距离,所以,如何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时代的距离,是教学中问题。
过程和方法:在诵读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品味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味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怀,品读作品的文化底蕴。
4、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整体思路;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5、教学难点
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6、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设置情境 ,引发兴趣;诵读欣赏,整体把握;分组讨论,拓展延伸;个性品读,鉴赏提高;归纳概括,总结升华。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观看有关秋景的FLASH导入秋。
古往今来,这些醉人的美景,不知唤起过多少人的诗情。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展现了“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的悲凉之景;毛泽东独立寒秋 ,站在橘子洲头,看到的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景色。那么郁达夫笔下的秋天又是何等的景象呢?今天,我们就领略一下他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
二、展示教学目标
1、领悟作家内心的独特感受,欣赏大自然的优美景致。
2、理解散文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三、整体感知
我们跟随优美的旋律一起走进郁达夫先生心灵中故都的秋。在听课文配乐朗诵时,请体会作品的深沉情味并思考:
1、郁达夫的笔下,故都的秋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哪些话直接表达了他对故都之秋的眷恋之情?
备注:学生在听课文配乐朗诵的过程中,用不同颜色的笔圈画出特点和眷恋之语。
饱含情感的诵读可以说让我们沉醉不知归路,但大家发现朗诵中有什么美中不足吗?
学生发言明确:有添字、改字等问题。如第3自然段中“已将近十年了”读成了“已将近十余年了”,多了一个“余”字;“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读成了“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多了一个“够”字;“淡红者最下”读成了“淡红色最下”,把“者”改成了“色”等。
教师补充:《故都的秋》中原文是“已将近十余年了”,现在我们用的这个版本经过进一步校对,把“已将近十余年了”修改成“已将近十年了”,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要这么改呢?
学生发言,教师补充明确:“将近”与“余”矛盾,须去掉一个,
“将近”后应接确数。从郁达夫的经历看,他1924年底第一次到北平任教到本文写作时,应是接近十年,故删除“余”较好。
同学们听得很认真,找的也很准确,而这些读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我们中很多同学读书时存在的问题,希望同学们能减少此类问题。
接下来,同学回答故都的秋的特点和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眷恋之情的话语这两个问题。
学生发言明确:
特点:清、静、悲凉。
备注:学生朗读第一段,加深理解。
直接表达眷恋的话语: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备注:学生朗读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眷恋之语,体会眷恋之情。
2、作者满怀依恋,给我们展示了哪几幅秋景图?请用四字短语简要概括。
教师示范:课文第6至第10自然段,人物是都市闲人,重点景物是秋雨。二者联系:都市闲人在说秋雨带来的一种凄凉之感。基于上面的认识,概括为“秋雨话凉”或“闲话秋雨”或“秋雨斜阳”。
明确:什么人干什么或景物如何。
备注:学生依据示范分组完成此题。学生跳读,查找,交流,推荐小组成员发言,其他同学可补充或纠正,必要时教师进行补充或纠正。
学生分组讨论发言明确:
五幅秋景图:小院秋晨、秋槐落蕊、秋蝉残声、秋雨话凉、清秋佳果。
假如你就是客居他乡的游子,你就是那位戴一副眼镜,穿一袭长袍的郁达夫。面对如此五幅秋景图,你的心头会油然而生一种什么感觉?
明确:五幅清、静、悲凉之景必会使人顿生一种清、静、悲凉之情。
此时此景,让我们不禁想起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师生齐背《天净沙·秋思》。
四、品读鉴赏
本文虽没有用古典诗词那样凝练的语言,却以细腻的笔触传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呼和浩特铁路局集团招聘(406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05X101-2地下通信线缆敷设标准图集.pdf VIP
- 倍福模块配置方式教程文件.pdf VIP
- 过程能力CPK分析表.xls VIP
- 2025年呼和浩特铁路局集团招聘(406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07基孔肯雅热&登革热培训试题.docx VIP
- 夏直播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解析:理论与实际应用.docx VIP
- 压水堆核电厂核岛厂房用孔洞封堵材料和嵌缝材料技术要求,NB_T20341-2015.pdf VIP
- 肉牛生产系列讲座肉牛生产系列讲座.doc VIP
- 高层建筑竖井大型风管安装施工技术.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