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边城》的主题思想.ppt
小说阅读之 主题、标题探究 1.关于主题 K2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而小说的主题寓于小说中的情节、环境和人物形象之中,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小说主题高考设题方式有三类:概括、评价和探究。对主题比较单一的高考往往以概括的形式考查,对主题可以从不同角度挖掘的,往往以评价、探究的形式考查。 K3 对于小说的主题,历年来有两种观点:单一性主题和多样性主题。 1.单一性: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文章通过记叙林冲由逆来顺受到奋起杀仇、逼上梁山的故事,反映了官僚恶霸的凶残狠毒、封建社会政治的腐败,揭示了在封建社会人民只有奋起反抗才有生路的道理。 通过这篇文章的主旨概括,我们可以知道要概括小说主题,需要梳理情节、把握人物性格变化等。 一、从教材说起 K4 2.多样性:如《边城》 关于《边城》的主题思想,有很多不同的看法。 观点一:一幅世外桃源般的自然山水画 沈从文在《边城》中首先描绘了一个瑰丽而温馨的边城世界。作者不惜笔墨,淋漓尽致地描绘了边城如诗如画的独特风景。这里远离所谓的“城市文明”,也没有连绵烽火、腥风血雨,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的时代背景下,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原生态的栖身之所。《边城》告诉我们的是如何回归人生的纯真状态,如何返璞归真,成为自由的人。湘西的山山水水,在他那里并不单单是一种田园美色,而是一种具有隐喻特色的符号,一种精神的暗示。 K5 观点二:一帧趣味盎然的湘西人情风俗画 作者特意在故事的发展中穿插了对歌、提亲、陪嫁、丧葬、赛龙舟、捉鸭子等湘西苗族风俗的描写,构成一道鲜活而富有生活情趣的风景线,使《边城》具有独特的乡土文学色彩。作者把人物揉进一种浓厚的风俗环境中,利用风俗来推动故事情节,活灵活现地展示了湘西地区原始古朴的民族风俗。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是《边城》的一大亮点。 K6 观点三:一个美丽而忧伤的爱情悲剧 翠翠与傩送之间美丽而忧伤、令人神往而又没有结果的爱情故事,其实在小说前面部分就设置了一个潜在的“引子”,那就是在翠翠父母身上发生的爱情悲剧。作为“美”的精灵和化身,翠翠从情窦初开、少女怀春,到与天保、傩送相遇、相识,直至发生情感的纠缠、爱情的萌发和滋长,这引起读者潜意识认为他们之间肯定会有一段美好的姻缘。可结果却是,爱恋她的两兄弟,一个沉船丧命,遗憾终生,一个外出他乡,归期渺茫。小说结尾处,作者“毅然截断了翠翠爱情的生命之流,让她在渡口无望地等待。 通过以上探究,我们可以看出要探究小说主题,可以从环境、情节、人物、时代背景等方面入手。 K7 “小说主题”类题,不论概括型,还是评价探究型,都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一、思维趋向——三“从”一“联” 1.三“从” (1)从小说的标题入手。有的小说的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象征义或双关义,隐含着小说的主题,如《祝福》。 二、小说主题答题策略 K8 (2)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从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和人物性格命运的变化中,去挖掘小说所要揭示的社会意义。鲁迅《药》 (3)从作者的思想倾向上去思考。这可以抓住小说中的关键性词语来把握。鲁迅《孔乙己》 K9 2.一“联” 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理解小说主题的目的。 二、答题模板 1.概括主题 通过塑造××人物……的形象(描绘……的情景),赞扬(贬斥)……精神(陋习)。 K10 2.分析评价主题 本文的主题是……,理由是…… 3.探究主题 总→分,即总说作品中流露出的主旨,再分点证明。采用小议论文的形式。 [特别提示] 在评价、探究主题时,要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出现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在没有认真阅读原文时,不能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生搬硬套,导致评价探究缺乏针对性。 K11 2.关于标题 标题对于一篇小说,往往是“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往往会起到摄人心魄的作用。 理解小说标题,高考命题者往往从两个角度设题,一是理解小说标题的含义,二是小说标题的作用。 K13 常见设问方式 (1)小说的标题如何理解?有何作用? (2)小说为什么拟题为××? (3)小说题目能不能换为××? (4)小说标题有何丰富内涵? K14 小说常见的题目及含义作用: 拟题方法 典型例子 含义作用 以事件为题 《林黛玉进贾府》 交代人物、概括故事情节 以地点为题 《故乡》《边城》 交代人物活动的场所、提供事件发生的范围、渲染环境氛围 一、从教材说起 K15 拟题方法 典型例子 含义作用 以人物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