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异步电机的基本理论讲义
大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系 *3.9 三相直线异步电动机 定子 转子 旋转电机 初级 次级 直线电机 第3章 异步电机的基本理论 大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系 *3.9 三相直线异步电机 初级 (a) 短初级 (b) 短次级 次级 单边型直线电动机 次级 初级 次级 初级 初级 双边型直线电动机 大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系 *3.10 三相异步发电机 第3章 异步电机的基本理论 C C C M 3~ Q ZL 单机运行的异步发电机 Φr Φ IC E 并联电容后的相量图 大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系 *3.10 三相异步发电机 O IC E Er E IC IC = E XC = 2? f CE 电容线 电容线 异步发电机的自励过程 A tan?C = E IC = XC = 1 2? f C C ?→ ? C ?→ E ? C ?→ ? C ?→ E ? B ?C C 自励的条件 (1) 转子铁心要有剩磁。 (2) 定子绕组必须并联电容。 (3) 必须有足够的电容。 大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系 练 习 题 3.1.1 3.2.1 3.2.2 3.2.3 3.3.1 3.3.2 3.4.1 3.4.2 3.4.3 3.5.1 3.5.2 3.5.3 3.6.1 3.6.2 3.6.3 3.6.4 3.6.5 * 以教师画勾的题为准。 第3章 异步电机的基本理论 下一章 大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系 ?t = 0O 时 U1 U2 V1 V2 W2 W1 N S ?t = 120O 时 3.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U1 U2 V1 V2 W2 W1 N S t1时刻 t2时刻 大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系 U1 U2 V1 V2 W2 W1 U1 U2 V1 V2 W2 W1 N S ?t = 240O 时 ?t = 360O 时 3.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N S 大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系 U1 =-E1 + (R1 + jX1 ) I1 二、基本方程式 E1 =E2 I1 + I2 = I0 3.5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运行分析 + jX2 ) I2 0 = E2 -( R2 s E1 = -Z0 I0 大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系 I2 R2 s I2 三、相量图 E1 = E2 ?2 jX2I2 -I2 I0 I1 -E1 R1I1 jX1I1 U1 设 E1 = E2 = E1 0o 3.5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运行分析 大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系 【例3.5.1】 一台三相 4 极笼型异步电动机,UN = 380 V,三角形联结,fN = 50 Hz,nN = 1 452 r/min,R1 = 1.33 ?,X1 = 2.43 ?, R2 = 1.12 ?,X2 = 4.4 ?,R0 = 7 ?, X0 = 90 ?。试用 T 形和简化等效电路计算额定状态下运行 时的定子相电流 、转子相电流 和励磁电流 。 I2 I1 I0 解: (1) 应用 T 形等效电路 sN = n0-nN n0 = 1 500-1 452 1 500 = 0.032 Z1 = R1+jX1 = (1.33+j 2.43) ? Z2 = R2 /s +jX2 = (1.12/0.032+j 4.4) ? = 2.77 61.3o ? = 35.28 7.17o ? 3.5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运行分析 大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系 3.5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运行分析 Z0 = R0+jX0 = (7+j90)? = 90.27 85.55o ? 设 U1 = 380 0o V = 11.47 -29.43O A = 10.02 170.11O A I0 = I1+I2 = 3.91 -88.27O A I1 = U1 Z1+ Z0 Z2 Z0+Z2 I2 =- Z0 Z0+Z2 I1 或 I0 = Z2 Z0+Z2 I1 = 3.91 -88.27O A 大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系 (2) 应用简化等效电路 I2 =- U1 Z1+Z2 = 10.28 169.35O A I0 = U1 Z0 = 4.21 -85.55O A = A 380 0O 9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