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水富县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阶段检测试题三.docVIP

云南省水富县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阶段检测试题三.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云南省水富县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阶段检测试题三

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阶段测试(三)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05月31日】 第I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捣衣”是指什么呢?明朝仇英“纸本水墨”《捣衣图》,后人图下注解“捣衣”为“浣衣、洗衣”,即洗衣裳时捶打脏衣裳这一动作的。其实,这种理解是不准确的。 而“捣衣”是属于古代服饰民俗,即妇女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板(称为“砧”,一般为石制)上,用木棒(称为“杵”)敲平,以求柔软熨贴,好裁制衣服,称为“捣衣”,也叫“捣练”。此行为多于秋夜进行,可谓“深秋月明话‘捣衣”’,就是如此。 在古典诗词中,凄冷的砧杵声又称为“寒砧”,凉风冷月下持续不断的砧杵之声,往往用以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的“寒砧”“清砧”或“暮砧”等意象就应运而生。这是因为妇女一般白天忙于操持家务,照料孩子,晚上才会有闲暇为家人准备衣物,而“捣衣”工序对光线要求不高,所以多于寒冬来临之前的秋夜进行。所以,情满绪长的离妇心中,“砧声”便成了一种缠绵深淳、绵久不去的人文音乐。“捣衣”时,一杵,一思,深绵温情在一起一落的“杵”间,“砧声”和谐,心生离情。而心底听着砧声,不由得思念羁旅在外的远行之人,担忧他们的饥寒无居,逗惹出斩不断的离情别绪;而漂泊的游子听到凄婉柔温的“砧声”,就会思想居家的“其乐融融”,妻絮子嗔的“其乐依依”,更平添胸中无尽的乡思乡愁。 我们还要明白,离妇在劳作之时,她们应当是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思念远离家乡的亲人,单调悠长的砧声更有助于摒除外虑,心志专一,对思念之情起到凝聚与强化的作用。正因为这些原因,“捣衣”的动作和与之相关的“砧声”,也成为了唐古典诗歌中“思妇”主题下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月明之夜,闺妇不辞疲倦地捣制军衣,将要寄往遥远的边塞。这种工作虽然劳累,但对她来说也算不得什么,让她悲伤的是,飞鸿已逝,远方亲人依然音书渺茫,砧声带走的,是她无尽的思念之情。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面容,在同一轮秋月下重复着相同的捣衣动作,诉说着相似的亲情与爱情,悲苦与离愁,这种“离愁与悲苦”更见杜甫《秋行八首》(其一)中“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两句。而这首诗,正是杜甫晚年出川、滞留巫峡时所作组诗中经典佳篇,表达了诗人于霜红枫叶、丛菊盛开的秋天忧心国事、思念故园的心情。诗之结尾,诗人将浓郁乡情化为古典诗歌中极为常见的一组意象:寒衣刀尺,高城暮色,以及穿透暮色、逾越城垣的急促的砧声。 月光笼罩着整个长安城,家家户户捣衣的砧声如同多声部合奏一般此伏彼起。视觉意象的空明辽阔,听觉意象的恢弘共鸣,无人能够逃出这支缠绵悱恻、弥天塞地的乐章。更有那吹不尽的秋风从远古吹向未来,千百年间风中传送着同一种情感:“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是所有思妇共同的心声。李白仿作的这首民歌情感真淳深挚(思妇对远人的思念以及向往和平生活的美好愿望),意象单纯鲜明(萧瑟的秋风、朦胧的月色、凄清的砧声),是从人的心中自然流出的音乐,宛如天籁之音。无需多层次的描写,无需增饰情节与细节,捣衣砧前无数美丽的容颜是它的背景,绵延的时间深化了它的内涵。 为什么“捣衣”“砧声”可以生出这样绵长深沉的感情?捣衣声大盛于唐代,并且与大唐政局动荡和战争频繁程度息息相关。唐王朝沿用府兵制,府兵制一大特点,即应征人员的装备武器得自备。后来虽引用募兵制,然情景仍是:“发一卒以御边陲,遣一兵以慰社稷,多无衣食皆带饥寒”。 (选自《千年捣衣声》,有改动) 1.下面有关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捣衣是洗衣裳时捶打脏衣裳这一动作的解释是不对的,它是属于古代服饰民俗,即妇女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板上,用木棒敲平,以求柔软熨贴,好裁制衣服。 B.“寒砧” 往往用以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的原因是妇女一般白天忙于操持家务,照料孩子,晚上才会有闲暇为家人准备衣物。 C.思妇心底听着砧声,不由得思念羁旅在外的远行之人,担忧他们的饥寒无居,逗惹出斩不断的离情别绪。 D.在情满绪长的离妇心中,在寒冬来临之前的秋夜进行的“砧声”成了一种缠绵深淳、绵久不去的人文音乐。 2.下面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正因为离妇在劳作之时,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思念远离家乡的亲人,单调悠长的砧声对思念之情起到凝聚与强化的作用,“捣衣”成为“思妇”主题下最常见的意象之一。 B.无尽的砧声不断牵引着离愁别绪,只有砧声才会让游子听了平添胸中无尽的乡思乡愁,让思妇听了逗惹出斩不断的离情别绪。 C.因为思妇白天没有时间,要忙于照顾孩子,操持家务,而“捣衣”工序对光要求不高,所以捣衣通常是在寒冬来临之前的秋夜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