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介绍.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介绍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介绍 一、课程简介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专业、复合材料与工程 专业的承前启后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本科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无机材料的结构、性能和 物理化学变化规律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以及从事无机材 料领域的生产和科研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掌握本课程所涉及的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固体物理及量子化学等理论的基础上,学习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问题 的方法,达到开阔思路、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增强理论分析能力与实践能力的 目的。 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晶体的几何外形规律与晶体结构 要求学生掌握晶体的基本特性、生长规 律和对称特点;晶体的理想形态与典型的晶体结构,硅酸盐晶体结构及实际晶体 中的结构缺陷等内容。需要建立丰富的空间想象力。 2 、硅酸盐聚集系统的结构和性质 了解玻璃体结构、性质及玻璃的形成;了 解固体表面、界面行为。 3、热力学应用及相平衡 掌握热力学有关计算;学会看相图,重点掌握三元 相图的分析与应用。 4 、过程动力学 了解各种扩散机制、扩散规律及影响扩散的因素;固相反应 的特点及动力学方程的应用;了解固-液相变机理、核化、晶化过程及影响因素; 了解烧结的各种传质机理、烧结速率方程表达式及影响烧结的因素。 本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共有2 个验证性实验、4 个综合性实验和一个设计性实 验,具体内容见实验教学。 通过本课的教学,要求掌握晶体结构的特点、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实际晶体 的缺陷;玻璃体结构、玻璃体与晶体性质差异、玻璃的形成;固体表面、界面行 为;热力学有关计算,学会分析与使用相图;各种扩散机制、扩散规律及影响因 素;固相反应特点,化学反应与扩散控制的动力学关系与应用;相变的规律,固- 液相变的核化、晶化机理和影响因素;固相烧结的各种传质机理、烧结速率方程 的表达式与应用。对材料的组成—工艺—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对无机材料生 产过程中的一些共性和规律有较全面和系统的理解与认识,并具有初步应用的能 力。 二、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条件完善 本课程的教学手段均采用多媒体教学法,配合以模型,扩大了信息量,有利 于突出重点和强调难点。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各章节的特点,因材施教。如:第一 部分,采用投影图和实物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实现从空 间立体图转向看平面图的过程。第三部分采用附图和列表相结合,使大量的文字 叙述转换到简单明了的图表上,增强了学生的读图能力。 综合考虑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所面向9 个专业方向的特点,于20 11 年 9 月重新修订了教学大纲。修订后的大纲,拓宽了教学内容,并正对各专业方向进 行相关内容的统筹安排,增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满足材料科学与工程、复合 材料与工程和材料物理专业知识面的拓宽,增强知识服务于社会的适应力。体现 新的教学思路和改革要求,有力的指导课程的教学工作。 强化实验教学,充分利用近几年实验装备改善的有力条件,结合《无机材料 科学基础》授课内容的调整,改革了实验教学。增加一个验证性实验。同时结合 新材料的发展,改进综合实验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于2007 -2008 学年首次 开出了材料物理专业设计型实验。目前,本课程的实验课有自编完备的各类实验 指导书,实验开出率为 100%。现开设1 个设计型实验、4 个综合实验和2 个验证 性实验。综合实验的开设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该实验从原材料开 始作为起点,采用先进的制备工艺,制备出先进的材料,采用XRD 、DTA 、SEM 等分析方法研究材料的相组成、矿物组成、表面形貌等微观结构,并与材料的一 系列物理性能相联系,使学生从根本上认识材料的组成-工艺-结构-性能之间的联 系及其相互间的变化规律,加深了对《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基础理论的认识。在 强化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 的培养。 三、网络建设 2005 年7 月已完成了本课程的网络建设工作。主要内容包括:课程介绍、师 资队伍介绍、教学大纲、网络课件、实验教学、文献资料、教学录像、习题库及 答疑教室。近几年一直注重网络建设与维护,保证网络畅通,学生可以随时上网 学习。网络课堂的建设,促进了学生对本课程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并在与兄弟 院校的交流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教改的进行及某些授课内容的进一步更新, 网络教学建设工作保持连续状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