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食品生物技术知识概论 廖威 第三章 酶工程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ppt

食品生物技术知识概论 廖威 第三章 酶工程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ppt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食品生物技术知识概论 廖威 第三章 酶工程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ppt

5、离心分离 离心分离就是借助于离心机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使大小不同、密度不同的物质分离的技术过程。 离心机:低速离心机、高速离心机、超速离心机。 5、离心分离 低速离心机:最大转速8000r/min。主要用于细胞、细胞碎片和培养基残渣等固形物的分离。 高速离心机:最大转速(1~2.5)×104r/min。用于细胞碎片和细胞器的分离 超速离心机:最大转速(2.5~12)×104r/min。主要用于DNA、RN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以及细胞器和病毒的分离纯化、沉淀系数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等 。 6、过滤分离 过滤是借助于过滤介质将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物质分离的技术过程 。 过滤介质:滤纸、滤布、纤维、多孔陶瓷和各种高分子膜等。 过滤类型:膜过滤(微滤以及超滤、反渗透、透析、电渗析等采用各种高分子膜作为过滤介质),非膜过滤(将粗滤及部分微滤采用高分子膜以外的物质作为过滤介质)。 过滤的种类及特性 类别 截留的颗粒大小 截留的主要物质 过滤介质 粗滤 >2μm 酵母、霉菌、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固形物等 滤纸、滤布、纤维多孔陶瓷等 微滤 0.2~ 2μm 细菌、灰尘等 微过滤、微孔陶瓷 超滤 20A至2μm 病毒、生物大分子等 超滤膜 反渗透 < 20A 生物小分子、盐、离子等 反渗透膜 7、层析分离 层析分离是 利用混合液中各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分子的大小和形状、分子极性、吸附力、分子亲和力、分配系数)的不同,使各组分以不同比例分配在两相中。其中一个相为固定相,另一个相为流动相,当流动相流经固定相时,各组分以不同发速度移动,从而使不同的组分分离纯化。 层析分离方法 层析方法 分离依据 吸附层析 利用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吸附力不同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 分配层析 利用各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使各组分分离 离子交换层析 利用离子交换剂上的可解离基团对各种离子的亲和力不同而达到分离目的 凝胶层析 以各种多孔凝胶为固定相,利用流动相中各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而使各组分分离 亲和层析 利用生物分子与配基之间所具有的专一而又可逆的亲和力,使生物分子分离纯化 层析聚焦 将酶等两性物质的等电点特性与离子交换层析的特性结合在一起,实现组分分离 8、电泳分离 带电离子在电场中向着与其本身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过程称为电泳。 物质颗粒在电场中的移动方向:带正电荷的颗粒向电场的阴极移动;带负电荷的颗粒向阳极移动;净电荷为零的颗粒在电场中不移动。 颗粒在电场中的移动速度主要取决于其本身所带的净电荷量,同时受颗粒形状、大小、电场强度、溶液的pH、离子强度、支持体的特性等外界条件的影响。 8、电泳分离 电泳的方法:纸电泳、薄层电泳、薄膜电泳、凝胶电泳、自由电泳、等电聚焦电泳等。 在酶学研究中,电泳技术主要用于酶的纯度鉴定、酶的分子质量测定、酶等电点测定以及少量酶的分离纯化。 9、萃取分离 萃取分离是利用物质在两相中的溶解度不同而使其分离的技术。两相指的是互不相溶的两个液相或其他液体。 按照两相的组成不同,萃取可分为有机溶剂萃取、双水相萃取、超临界萃取等。 10、结晶 结晶是溶质以晶体形式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结晶的方法:盐析结晶法、有机溶剂结晶法、透析平衡结晶法、等电点结晶法等。 11、干燥 干燥是将固体、半固体或浓缩液中的水分或其他溶剂除去一部分,以获得含水分较少的固体物质的过程。 酶经过干燥后,可以提高酶的稳定性,利于产品保存、运输和使用。 常用的干燥方法:真空干燥、冷冻干燥、喷雾干燥、气流干燥和吸附干燥等。 3、在酶的分离纯化工业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防止酶变性失活 除少数情况外,所有操作必须在低温下进行,特别是有机溶剂存在时更要特别小心;大多数酶在pH<4或pH>10的条件下不稳定,故不能过酸过碱;酶溶液常易在表面上形成泡沫而变性,故应防止泡沫的形成;重金属能引起酶失效,有机溶液能使酶变性,微生物污染、蛋白酶能使酶分解,都必须予以防止。 (2)酶的分离纯化的目的是将酶以外的所有杂质尽可能除去,因此在不破坏酶所需的条件下,可使用各种“激烈”的手段,此外,由于酶和它的底物、抑制剂等具有亲和性,当这些物质存在时,酶的理化性质和稳定性又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提供了更多可供采用的条件和方法。 (3)通过检测酶活性,跟踪酶的来龙去脉,为选择适当方法和条件提供了直接依据。在工作过程中从原材料开始每步都必须检测酶活性,一个好的方法和措施是使酶的纯度提高倍数大,活力回收高,同时重复性好。 二、化学人工酶 根据酶的催化原理,模拟酶的生物催化功能,用有机化学和生物学的方法合成具有专一催化功能的酶的模拟物——人工酶(arti-ficial enzyme)。 人工酶的制作有两种:半合成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