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市学校与公共场所应急避难所揭秘
早上,由亚运村出发,起动我的心仪已久的“城市探秘”行动计划。途中通过手机向“做啥网”和我在网易的Blog发布了这条信息,随即发现我将“探秘”错写成“探险”。这就和我的另外一个也存心仪的计划不留神间发生了关联。我一便走一边想。之后就有了一个自圆其说——这探秘兴许是探险的广义化。我想我做的该是“城市大探险概念”,而非小气。因此也包含了秘密的探索、发现和亲历……
曾经有过这样的念想:生活在城市的水泥框架里,脱离了地气滋润,丧失了五谷滋养,人还不会虚脱么?如此还只是轻描淡写,尚算慈悲之怀,但凡一日,那水泥的框架因了地壳运动,拔地而起,山崩地裂,那就要成了夺命的老虎呢。如此一看,这钢筋水泥的造物就似乎一无是处,尽管城市的现代化是以此标榜,却试想:钢筋、水泥、电梯、恒温密闭的办公室,与其土木房、空旷地、文化广场、花草、水流之间不也是一种敌我呀。
我就想到震后的另外一些,想到那960万平方公里,又有何方神圣可以太平处之?又有何时可以高枕无忧?我就立刻想要知道我所生活的这座城市是怎样地做着这个准备的,也算是大震之中的意外启示。
“城市避难所”应运而生。是为了战争突然发生,是为了不容预料的地震,是为了防不胜防的水祸,是为了夺命如蛇蝎的火灾……
看到救灾前沿的紧张,我又能做出些什么呢?我在想……当人们忙于救灾,而无暇顾及其它的时候,不是可以想想那灾难若是临头到自己,临头到自己身边这座城市的时候,我们准备好了吗?我就想是否该跳出去想想事情呢?跳出了事情去想事情的想法该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成熟。
当那年海啸发生在邻国的时候,北京市开始了城市避难场所的考虑,接续在刚刚过去的四五年里,在我们生活的环境周边就悄悄地出现了这个变化。北京市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迅速达至28家(截止2008年)。从地图上看,分布于上部、中东部及正下部,我就对地图上的数据产生了些许怀疑。如此不均匀分布,如此容量之小,又何以抵挡一座城市的危难呢?仅仅为三百余万人所利用的规模岂能认为我们是已经做得很好?中国的灾难教育水平尚属初浅,中国的灾难教育同样沿袭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教条,中国的灾难教育更同样因了国民的劣根而做成了大不咧咧。我因次为我们民族总是会被局地一次遭遇轻易抹去数万人口而忧心,我亦因此为我的政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亦为政府职能部门的花样文章做派而深感忧虑。
灾难教育可以做成那随街呼啸而过,无警报警,假警灯以示权贵,横冲而直闯,因此不被常人所在意;亦可做成悄无声息却又人人自危,两种手段反映着两种素养;联系到执政则是执政的智慧与否。
我们每一个公民是否也承担起如此一份细心,于灾难当头,少一些空泛,多一份冷静,救灾若社会分工,各司其职,积极自己所积极,又更多些宏观审视。因而就从容,因而就镇定,因而就善做自省,因而就持续改良,因此进步!
有幸获得一份《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提供的北京市应急避难所分布图,我因此开始了我的城市探险计划之第一步。
东北旺小学应急避难所
行动的第一步是去设在东北旺小学的地震避难所。未曾想,找到这个地方颇费周折,竟然被询问者中没有人知道“避难所”是干什么的,“没事吧,为什么要避难?”我是凭着李素丽的公交热线一点点地查寻。114竟然也没有这家避难所的注册电话……后来找到村委会也没有确切说法,只知道三四年前就搬了家,原址现在是软件园。最终找到这里:农业大学北侧。
学校老师很热心,详尽介绍了这里的来龙去脉。后来参观时,才发现应急物资室里没有物资,被当作了体育器械仓库……
城市探险的第二步是去位于京城西北方向四环以外的海淀应急避难所。这个避难所与中关村、颐和园以及清华、北大、农大等京城多所院校相邻。若是与上回所说东北旺小学防震减灾基地比较的话,那家要算是“准”级,而这家则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和水平。
避难所其最基本特征是有棚户区,这对地震灾害尤为重要。海所(下面简称)就有一处目测面积总在四个足球场大小的空旷地,工作人员介绍说这里就是棚户区。我去时,天正下毛毛细雨,棚户区上空雾气蒙蒙,那空场就似乎望不到边沿。也有人——影影绰绰几对儿恋人,玩得开心的孩子,有几位中年人在雨地里放飞风筝,一位园艺工人则正埋头整理草地……我在草地上发现了用于修理地下设施的井口,不大,约一只炒勺直径。揭开看,里面有管道铺设,约离地面仅20厘米,之所以铺设如此之浅,据说是在地面浅层下安装有供水等人类生活必须之临时设置。
在海所西北位置,我看到了一处貌似露天演出剧场的地方,有“舞台”,有更大面积的观众站席。那位于场地偏北位置的舞台则呈奇怪的圆形。果然如我想象,工作人员介绍说这里正是一座应急停机坪,显然,在战时,在与外界失去沟通的情况下,人员的调动,物资的补充,危重伤员的紧急转移等就完全依靠通过这里起起降降的直升飞机了。
除以上地面明显所见外,从散布各处的警示牌来看,海所还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