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综合探索自然奥秘-综合卷周忠祥已阅读22次-行知阅读
Preface
前
言
言
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民族素质竞争,而
科学素质则是民族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逐步认识到提高公众科
学素质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对于公民个人全面
发展所具有的重大而深远的关键性作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
开始形成世界性的热潮。
我们党和政府一向非常关心支持群众性的科学技术普及
活动,取得了许多成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
的重要会议和文件中,多次把提高劳动者素质问题提升到社
会经济发展战略高度作了部署。党和政府各部门以及有关人
民团体实施了许多旨在提高青少年和劳动者素质的工程和计
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2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公布实施,从法律
的角度明确了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建设的社会责任。以此为标
志,我国以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为宗旨的科学技术普及工
作,开始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我国在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是有
目共睹的。根据中国科协开始于1992年的五次全国性公民科
学素养调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水平是逐步提高的。
具备科学素质的人群比例由1992年的0.3,提高到2001年
%
的1.4,后又提高到2003年的1.98。正是这种逐步提高的
% %
公民整体科学素质,支撑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
2006年3月,由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的《全民科学素质行
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高全
民科学素质的纲领性文件。《纲要》诠释界定了“科学素质”的
内涵,确定了指导方针,明确了奋斗目标。到2010年,达到世
界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到2020年,达到世界
主要发达国家21世纪的水平。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文件。
但是,《纲要》奋斗目标的实现决不会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因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虽然一般说来得到了很大提高,但那是
1
前自己与自己比,若与发达国家比,与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要求比,
还有很大的差距。根据有关调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城乡差
言距十分明显,劳动适龄人口科学素质不高;大多数公民对基本
科学知识了解程度较低;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
方面更为欠缺;一些不科学的观念和行为普遍存在;愚昧迷信
P
R
在某些地区较为盛行。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低下,已成为制约我
E
F
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更有甚者,伪科学乃至形
A
C 形色色的邪教,在一些地方时有滋生蔓延,已经影响到社会的
E 稳定,危害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说明,要落实科学发展
观、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是十
分现实、迫切、刻不容缓的任务,应该立即切实加强起来。
我们还应该看到,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与其他一些建设比较起
来,有自己的规律与特点,难以收到立竿见影之效。俗话说:“十
年树木,百年树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正如前中国科协主席周
光召院士所言:“人的素质提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提高全
民的科学素质更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任重而道
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几代人的不断努力。”
科技、科协、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发展科学事业、传播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