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腾讯:“企鹅”凶猛
2009年12月22日,《福布斯》中文版第一次发布《最受国际尊重的中国内地企业家》榜单。其中摘得榜眼的,是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福布斯》给予他的获奖理由为:把本土原创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带向国际市场。通过调研发现,腾讯有可能是在硅谷和Google这类国际知名的互联网公司中被提及最多的中国互联网公司。
而就在前一天的香港股市上,以收盘价计算,腾讯的市值超过2500亿港元。也就是说,这一天的腾讯,市值相当于2个阿里巴巴、3个百度;同时,腾讯还相当于三大门户网站的市值加起来乘上2。即使在全球互联网行业中,腾讯也仅次于Google和Amazon。
令人惊讶的是,腾讯2008年10亿美元的营收中,有75%以上来自虚拟商品销售。国外媒体将这种不可思议的商业模式称作“书本上的传说”。一个创建不过10年、以小企鹅形象著称的公司,是怎样从强手如林的互联网行业中脱颖而出并独领风骚呢?
小企鹅的坎坷童年
很难想象,今天腾讯这样一个市值数千亿元的庞然大物,创立之初也一直为生存而饱受煎熬,甚至QQ软件当年出价100万也没人要。
免费下载的副产品
1998年11月,两个计算机系毕业的年轻人在深圳合伙创办了腾讯公司。一个是今天腾讯的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另一个便是CTO张志东。刚成立那会,腾讯的主要业务是为深圳电信、深圳联通和一些寻呼台做项目。为了赚钱,公司什么活都接,做网页、做系统集成、做程序设计……两位创始人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公司能生存下来。
三个月后,拿着深圳电信给的60万和相关的服务器资源,腾讯模仿国外的即时通讯工具(IM)ICQ开发出了QQ的前身OICQ,集寻呼、聊天、电子邮件和文件传输多种功能于一身。在向外界推介时,腾讯称它为“网络寻呼机”。当时,腾讯也没想到这个产品后来会彻底改变公司的命运,只是把它放在网上让网民免费下载使用,然后继续做其他来钱的项目。
成为上网代名词
无心插柳柳成荫。腾讯这样一个副产品,迅速成为中国网民的首选聊天工具。1999年11月,OICQ用户就突破了100万;到2000年4月,注册人数超过500万。那时国内还有好几款同类的软件,像PICQ、CICQ,OICQ能够被众多中国网民青睐,据说源于一些细节的创新:OICQ为用户设计了个性化的彩色头像,激活的时候是彩色的、会动,而“死”了就变成了灰色;可以自由更换自己的头像;OICQ用户还可以在好友不在线的情况下发送离线消息,让好友登录上线后就可以看到;腾讯把用户的好友资料存放在服务器上,无论用户换到哪台电脑都可以轻松找到朋友。这几处小小的改动,让当时主要还在网吧上网的网民大为受用,腾讯那只小小的“企鹅”人见人爱,OICQ聊天一度成为上网的代名词。
我们知道,一旦使用了一款IM软件添加了好友之后,要换别的IM,转换成本巨大。腾讯正是抢占先机,在IM发展最早期培养了大批用户,为后期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融资一波三折
OICQ用户以让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增长着,其增长曲线几乎变成了一条陡峭的直线,这让腾讯的两位创始人喜忧交加。喜的是产品获得了用户认可,忧的是随着用户数增加,服务器数量不停增长,公司需要为这套系统投入的越来越多,却不能带来分毫利润。
马化腾曾经找银行融资,可银行的答复是没听说注册用户数量可以办抵押贷款的;找国内投资商,人家问腾讯有多少电脑、多少服务器、多少固定资产,这些问题让马化腾哑口无言。为了公司18个员工的利益,几位创始人决定忍痛低价出售QQ软件,可100万的报价人家一听就不要了。所幸的是,就在马化腾等人感到山穷水尽的时候,IDG和香港盈科出现了,二家风险投资机构联手投了220万美元,占股40%。腾讯用这些钱改善了服务器和带宽等硬件设施,同时加大了对OICQ软件的开发和改进工作,OICQ很快拉开了与其他同类产品的差距。
在腾讯为融资到处奔走时,还发生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事情。ICQ眼看OICQ风头正劲,不甘心将中国市场拱手相让,于是状告腾讯侵权。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腾讯将OICQ改成了QQ,这也正是网民们私下里对OICQ的昵称。
时间到了2000年下半年,全球互联网产业泡沫开始破灭。面对腾讯这样一个尚未找到有效盈利途径而纯粹“烧钱”的项目,风投的态度也随大环境发生了改变。投完资不久,IDG就急着找下家接手。没有新的资本进入,220万美元眼看也“烧”得差不多了。这是腾讯创业以来“最煎熬”的时期。不过,小“企鹅”一直没有放弃,终于迈过了这道坎——南非一家风投机构MIH买下了IDG和香港盈科的股份,与腾讯一直合作至今。
寻找盈利模式
2000年6月,QQ注册用户突破了千万,这个数字还在呈几何级数增长。如何才能把这庞大的用户群转变为实实在在的盈利,是腾讯高层一直在探索的主要命题,也是投资商关注的焦点。
传统盈利途径受挫
腾讯首先想到的是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