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药用植物学讲义 刘 毅
《药用植物学》讲义
生物信息学院
刘 毅
绪 论
首先提问:为何要学《药用植物学》?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解。
●药用植物学 Pharmaceutical botany
利用植物学的有关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和应用药用植物的一门学科。是中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中药与草药
中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所使用的药物,多在中医古籍有载,药房有售。
草药:民间使用,药房多不备。
两者可互相转化:
①中药长期不用即成草药,如《神农本草经》中的茵芋、营实、杜若、云实、飞廉、石龙芮、马先蒿、积雪草、女菀、爵床、羊蹄、泽漆、乌韭、荩草、鹿藿、陆英等。
②常用的草药渐被中医采用,运用中医理论指导变为中药,如垂盆草、田基黄、百蕊草、白毛夏枯草,徐长卿,一见喜,肿节风等。
●民间药、天然药
民间散在,零星应用,无理论指导的药物称民间药。
天然药包罗一切民间药、中药、草药,来自自然界,非人为加工品。
为什么要学《药用植物学》?
1、设问①当别人拿来一味中药,请你辨别真伪和质量好坏时,怎么办?如一位同学准确地说出了省立医院中药房的“白花蛇舌草”是伪品,其依据是该批药材无托叶,子房上位,花序为聚伞花序,其它如人参、天麻、西洋参、大黄……越是名贵的药物,越是多伪品。大别山区曾误把玄参科山萝花当成半枝莲(唇形科)收购,损失很大,此类例子很多。
②当发生中毒事故时,是何原因?
如五加皮有2种。南五加皮为传统所用的细柱五加,是五加科植物,无毒,而另一种北五加皮是萝藦科杠柳根皮,则有毒。
又如细辛属有多种植物,在皖东曾多年来误将金粟兰科有毒植物丝穗金粟兰误作“马细辛”收购并应用,极易产生中毒事故。
旋覆花原有一个品种,植物为狭叶旋覆花,与旋覆花同科同属,但用后可能产生呕吐现象。
③当民间发现一种单验方,治疗疾病效果很佳,如何去发掘?重庆乃至全国这类例子特别多,如断血流,百蕊草,白毛夏枯草,江南牡丹草,安徽贝母等安徽民间药物的发掘。
④当某种中药资源缺乏,或某病人处方中某味中药无法配齐,如何办?
如中国的胡黄连原靠进口,后在西藏发现了资源西藏胡黄连,与进口者功效相似。
又如,利血平的原料药萝芙木在云南的发现。
中医处方中一些药物可选择功效相近者代用。
……这样的问题还能提出很多。
2、植物药在中药中的地位:中药绝大多数来源于植物,另外还有动物、矿物。从本草书籍收集的中药可见:
书 籍 总味数(种数) 植物药数 占% 神农本草经(公元二世纪) 365味 252 69 新修本草(唐659年) 844味 600 71 证类本草(宋1090年) 1518味 1122 74 本草纲目(明1590年) 1897味 1106 58 (1978年)
中药学教材(1984年)
(1995年) 500味
407味
484味 395
333
404(动54、矿26) 79
81.8
83 .5 中国中药资源志要(1994年) 12772 11118 87 全国中草药名鉴(1996年) 13268 11471 86 中华本草(1999年) 8980味 7815味(矿114、动1051) 87.4
①植物药从早期的70%左右逐渐上升到常用中药80%左右,种数达87%左右,由此看出植物药在中药中的位置。
②种数,与中药味数不是一个概念。
3、植物界的复杂性
中药中80%左右来源于植物,这些植物如何辨别?各有什么特征?如何掌握这些特征?这就得了解与中药有关的植物学知识——《药用植物学》
人们从植物外表进行观察形成了植物形态学。
从植物内部进行观察形成了植物解剖学。
从植物形态和解剖特征对其分门别类,便于识别和应用,产生了植物分类学。
《药用植物学》包括这三个方面。
植物界分类方法后面再详细介绍。
4、中药品种的演变及复杂性
①中药的多源性
对常用中药534味(根据《中华本草·精选本》)进行统计,单源者(297味)占55.6%;两源者73味,占13.7%;多源者164味,占30.7%。两源和多源共有237味,共占44.4%。(其中植物药454味,单源256,两源59,多源139,合计多源198味,占43.6%)
连《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多源者也占27.6%。其中:
单源:人参、三七、白头翁、当归、木香、川芎、川乌、半夏、乌药、苦参、地黄、山药、巴戟天、三棱、香附、杜仲、肉桂、酸枣仁、木瓜、山茱萸、牛蒡子、 蒺藜、芡实、槟榔、枇杷叶、通草、青蒿、雷丸、茯苓、西红花、丁香、巴豆、款冬等。
二源:黄芪、前胡、柴胡、藁本、漏芦、紫草、白前、白薇、地榆、重楼、黄柏、马兜铃、鹿茸、土鳖虫、地龙、蟾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