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针对两种校内管理制度产生方式的比较_02版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 Suzhou Institution
两种校内管理制度产生方式的比较
摘 要:在中小学,校内管理制度的产生方式有两种:自上而下制定与内生。本文首先指出了自上而下制定制度的缺陷,然后在哈耶克“自生自发”秩序论的启示下,提出了一种与自上而下制定制度相对应的制度产生方式——内生,最后则着重对两种产生方式进行了辨证思考,论述了两者的互补性与实现两者有机融合的关键。
关键词:校内管理制度;自上而下制定;内生
在众多中小学,校内管理制度都是由校长为首的学校领导层自上而下制定出来的。那么,这种制度产生方式合理吗?除此之外,还有其它方式吗?为回答这两个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自上而下制定制度的缺陷,然后在哈耶克“自生自发”秩序论的启示下,提出了一种与自上而下相对应的制度产生方式——内生,并将这两种制度产生方式进行了辨证思考,以期能够对当前中小学开展制度创新开阔思路。
一、自上而下制定制度的缺陷
自上而下制定制度,实际上是学校领导者把他们的价值观念和兴趣偏好转化为学校规章条文的过程。这种制度产生方式的最大优点是能够充分发挥学校领导层的作用,提高制度出台的效率。但这种方式并不一定能够产生好的制度,因为它存在两个方面的明显缺陷。
1、制定过程中信息掌握的不对称性与不充分性
要科学地制定一项规章制度,必须掌握充分的知识、信息。这些知识、信息,不仅包括学校发展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制度等知识,更包括该制度涉及到的当事人的需要、利益和观念,即当事人(尤其是广大教职员工、学生及其家长)到底愿不愿意学校出台某方面的制度;制度制定能够给他们带来多大的利益或损失;制度出台后他们有没有能力和观念保证制度的执行等。这些信息掌握得越充分,就越能保证所制定的制度符合当事人的需要、利益和观念,促进他们的发展,同时保证制度出台后执行的顺利、可行。
但实践表明,学校领导层虽然对学校的情况比较熟悉,并且最后通常会征求一下教师的意见,然而这远远不能充分掌握上面所述的知识、信息,尤其是师生员工的需要、利益和观念方面的信息。因为这些信息分散地存在于每个师生员工头脑之中,而学校管理者仅仅靠征求意见自上而下地制定制度,必然导致信息不对称。
具体讲,学校领导层掌握制度制定背景等方面的信息,而师生员工往往不清楚,而且大多数校长是上级任命而不是教职员工选举的,使得学校领导层通常首先向上级负责,了解并满足上级的需求,而不是向师生员工负责,了解师生员工的需求,同时,在众多教师观念里,制度就是压迫、控制,因而一些教师参与制度制定的积极性不高。这就必然导致双方不能实现平等、有效的沟通,师生员工的信息不能充分上达,以致于制度体现的是学校领导层的意愿,而师生员工的意愿只有非常有限的体现,甚至得不到体现。英国著名法学家哈耶克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只能拥有为所有社会成员所掌握的知识中的一小部分,从而每个社会成员对于社会运行所依凭的大多数事实也都处于无知的状态。”[1]
2、制定结果的认可度不高
制定过程与制定结果密切相连。信息掌握不充分的制度制定过程,必然容易导致教职员工或学生家长对制度的认可度不高。
所谓认可度不高,就是教职员工或学生家长等制度当事人,不愿或不能接受所制定出的制度。之所以“不愿接受”,是因为自上而下的制定程序不公平、不民主,学校领导层没有给他们表达意见的机会和权力。也就是说,没有让他们参与制度的制定,又要强制他们执行,这自然就会使他们不愿接受制度,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正如《学会生存》一书所指出的“教师们并不反对改革,他们反对的是别人把改革方案交给他们去做的那种方式,更不用说把一个改革方案强加在他们身上了。”[2]而之所以“不能接受”,是由于学校领导层没有全面、准确了解教职员工或学生家长的观念造成的。因为在不了解教职员工观念基础上制定制度,可能会使制度所负载的观念超出教职员工的理解能力。
二、“自生自发秩序”论的启示
上面的论述表明,自上而下制定制度的缺陷,就在于掌握信息的不充分性,从而导致制度结果的认可度不高。那么,如何才能充分掌握信息呢?20世纪著名的政治家、自由主义理论家、法学家哈耶克的“自生自发秩序”论,对解决这个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自生自发秩序”论
哈耶克认为,在现代组织日益复杂的情况下,组织中的个体不可能完全掌握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即人的理性是有限的,或者说,人是无知的。但无知是可以征服的。不过,征服的办法不只是使个体获取更多的知识,而是利用那些广泛分散于组织中众多个体头脑之中的知识。如何利用这些分散的知识呢?哈耶克提出了他的“自生自发秩序”论。
哈耶克认为,社会中存在着两类秩序:一类是人们熟悉的“人为的秩序”,即由人有计划的、刻意安排或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