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电影史系列战后纪录片与实验电影.ppt

世界电影史系列战后纪录片与实验电影.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世界电影史系列战后纪录片与实验电影

戰後紀錄片與實驗電影: 1945-1968 (1) ?隨著科技的發展與更新、獨立製片的興起、「義大利新寫實」和「法國新浪潮」的崛起,國際間的紀錄片與前衛電影創作,也出現了幾個嶄新的趨勢。 ?由於三○年代國際間法西斯主義與軍國主義的興盛,而史達林的社會主義共產政權,逐漸顯露它極權暴政的一面,電影工作者自此從他們的政治承諾中退卻,轉而朝向更重視個人表達的創作理念。 ?另一方面,由於受到「義大利新寫實」的影響,紀錄片工作者強調一種以電影捕捉無法預測事件的傾向。相較於早期應用剪接和旁白,流暢地以一個完整結構的呈現,戰後的紀錄片創作能夠摒棄旁白、預先設計一個結構, 營造一種以自然發生事件為重心的電影。 戰後紀錄片與實驗電影: 1945-1968 (2) ?前衛藝術重拾達達主義和超寫實主義,傾向強調啟示性的隨意事件描繪。五○年代末期與六○年代初期,一些紀錄片創作也不再追求個人情感或意念的表達,反而強調一個過程,或是呈現未經修飾的即興事件;這種創作企圖,旨於提醒觀眾拒絕好萊塢電影迎合觀眾口味的虛構做作。 邁向個人的紀錄片 ?戰爭期間的紀錄片攝製,主要還是出自大型機構的參與,法國百代、新聞組織與好萊塢片 廠是重要推手,大多也是供應戲院映演。 戰後紀錄片與實驗電影: 1945-1968 (3) ?戰後新聞影片(newsreel)逐漸由電視所取代,紀錄片也自此從戲院映演的管道退卻。個人化的創作傾向,也使資助這種電影創作的機構,轉向政府文化部門、一些民間文化機構或少數民間企業。 ?另一方面,劇情長度的(feature length)紀錄片開始蔚為主流形式,進而以電視作為它們主要播放管道,少數也 可能發行並作商業映演 戰後紀錄片與實驗電影: 1945-1968 (4) ?戰後十年之間,新生代的紀錄片工作者強調展現個人特性,他們依循戰前的紀錄片片型創作之外,也開創了更具新意的取向。 ?諸如自然與探險片、社會觀察片、報導式影片、編輯式紀錄片和民族誌電影等。 ?幾個重要的機構和組織包括葛里森(John Grierson)所主導的「加拿大國家電影委員會」、英國的「自由電影」(Free Cinema)組織等。 ?法國政府在1953年開始積極鼓勵具有文化和 藝術價值的紀錄短片創作。 英國的「自由電影」主要以都會文化或流行文化為其創作題材,通常 表現出一種個人批判和反省的態度。 法國的雷奈、方蘇、馬蓋(Chris Marker)和胡區(Jean Rouch),貢獻了一批充滿 詩意、智性的紀錄片作品。 戰後紀錄片與實驗電影: 1945-1968 (5) 直接電影: ?1958年1963年之間,紀錄片創作產生了顯著的轉變。紀錄片工作者開始運用輕巧、機動的器材,以小組人員模式從事製作,並且摒棄傳統劇本與結構的概念。 ?這種新式的紀錄片企圖探究個人心理,揭發事件每一個時刻的發展情境,追蹤瞬間的戲劇性或暴露心理的狀態。 ?新式的紀錄片不藉由旁白敘述主導安排好的場面,反而讓事件自然地展開,並且容許人物從自己的立場發言。 ?這種被稱為「坦誠的」電影、「未受控制的」電影、「觀察的」電影或「真實電影」的趨勢,總之、一般都以「直接電影」 (Direct Cinema)稱之。 戰後紀錄片與實驗電影: 1945-1968 (6) 美國:德魯會社(Drew Associates) 攝影記者羅勃.德魯(Robert Drew)率同《時代》的幾位攝影師所組成:李考克(Richard Leacock)、潘尼貝克(Donn Pennebaker)和David and Albert Maysles兄弟等。 ?德魯將紀錄片視為一種講述戲劇性故事的方式:「在每個故事裡,人們總會面臨一個緊張、壓力、意外或抉擇時刻的挑戰,也就是這個時刻最使我們感到興趣」。對於德魯而言,直接電影乃是藉由人們所稱的「危機」結構,進而擄獲觀眾的興趣。 ?德魯鼓勵攝影師將自己隱藏起來,使拍攝對象習慣他的存在,並且直覺式地因應發展中的事件;這是一種在尊重客觀事件和主觀強調與選擇之間,如何取得平衡的作法。 戰後紀錄片與實驗電影: 1945-1968 (7) 法國:真實電影(Cinema Verite) 法國的「直接電影」並非由於電視的出現而興起,而是源於胡區民族誌電影的探究。其中最關鍵且具影響力的一部作品,是由胡區和社會學家莫林(Edgar Morin)合作完成的《夏日的紀事》(Chronicle of a Summer, 1961)。他們的合作呈現了另一種的「直接電影」,亦即電影工作者不僅只是觀察或感同身受,而更是要刺激與挑釁。 ?他們不同意李考克將攝影機隱藏起來的看法。對於胡區而言,攝影機並非在一個事件中踩下煞車,而是它的加速器。 戰後紀錄片與實驗電影: 1945-1968 (8) ?美國、加拿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