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的媒介素养.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转型期的媒介素养

2004年7月19日,一则“美联社造假新闻照片夸大西安暴雨”的 新闻引起众多网民关注。新闻称:美联社7月15日在不经意间刊登 了一张有意夸大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区水灾的新闻照片,后经确认此 图片经过电脑处理。16日,美联社对提供照片的摄影记者给予“开 除”的处罚。 CCTV影响2006年度十大新闻图片的“藏羚羊” 大庆晚报:关于本报摄影记者刘为强CCTV获奖作品造假的致歉声明   本报摄影记者刘为强于2006年发表的《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一稿,在全国多家媒体转载,并获得CCTV《影响2006》年度新闻图片铜奖。经查证核实, 以及本人确认,为PS合成图片。   本报特诚挚向中央电视台、新华网以及发表相关新闻图片的媒体致歉,并为由此 而造成的恶劣影响,向摄影界及广大读者和观众致歉。   2006年3月18日,本报摄影记者刘为强奔赴可可西里,执行大庆晚报可可西里保 护藏羚羊行动,大庆晚报及大庆社会各界对这项具有积极意义的环保行动给予了全力 支持。虽然刘为强付出了300多天的艰辛和努力,为藏羚羊保护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 的工作,但在新闻图片的表现上,违背了新闻记者的操守和职业道德,运用技术手段 处理新闻图片,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刘为强参加CCTV年度新闻图片评奖活动是个人行为,不是大庆晚报推荐的作品,刘为强个人要对造假新闻负有重要责任,大庆晚报也要负领导责任、教育责任和监管 责任。   为了吸取教训,维护媒体的公信力,大庆晚报作出三项决定:一是全面整顿新闻 队伍,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加强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操守教育;二是刘为强退回CCTV《影响2006》年度新闻图片铜奖奖杯和证书;三是对摄影部副 主任刘为强给予解聘处理,并取消所获荣誉称号。   大庆晚报现任总编辑王忠一引咎辞职。                   大庆晚报编委会                   2008年2月17日 原载大庆网 2008-2-18 1:21:14 为什么要进行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技术的发展和各种新媒介的不断出现对人们的媒介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参与性媒介出现后更需要对媒介的清醒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媒介环境的变化使我们面对的国内外社会信息环境日益复杂,要求普通公民必须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 外来媒介产品的大量进入使我们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面对完全不同的文化,需要通过媒介素养的培养为民族文化的生存提供社会基础。 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建立在媒介信息的五项本质之上: 所有的媒体信息都是建构而成的; 媒体信息的建构,由具有其自身法则的创造性语言来完成; 不同人对于相同的媒体信息,具有不同的经验; 媒体本身隐含其自身的价值观与意见; 大部分媒体信息的产生,建立在为利益或权力服务的基础之上。(Kellner Share,2005) 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目标 树立科学的传播观。 培养积极主动的受众观。 善于以批判的态度对待媒介。 培养负责任的传播行为。 最终目标:培养理想的公民。 媒介信息的基本特点 媒介信息并不一定都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 媒介信息都经过了各种不同标准制约下的筛选、加工、组合、修正。 媒介信息最终以何种方式展示,受制于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编辑记者、媒介负责人、政府政党、企业财团等。 媒介的不同科技特质,决定了媒介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基本内涵。 媒介素养的几个重要命题 所有通过媒介传播的信息都是被人解释、加工过的。媒介内容是建构的产物。 媒介信息只是社会生活的一种表象的反映。有可能是一种被扭曲的反映。 媒介信息传播活动都有经济的(或政治的)意图。 接触媒介的个人对信息的理解都有自己的标准和方式。 各种媒介都有自己的特征。媒介将世界典型化、脸谱化。 培养媒介素养的具体内容 科学的认识每一种媒介。 认识各种媒介的信息特点。 辨别媒介信息的可信、真实和准确程度。 认识和理解广告。 了解各种媒介传播的“生产过程”。 学会应对媒介。 每人平均每天花費 2 小時 19 分鐘看電視, 相等於每人一生平均花九年時間在電視機前 度過。 每人花 1 年半的時間在看廣告。 兒童每年接觸媒體的時間=上學的時間 ( 1200 小時 / 年)。 每人每天閱讀 25 分鐘、上網 22 分鐘。 每晚 8 點到 9 點,每 10 人中有 5.5 人在看 電視。 来自台湾的几个数据 媒介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 从一定意义上说,如何科学的认识媒介,如何积极的选择和接触媒介,如何正确、全面的理解并鉴别媒介信息,如何有效的使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