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年职务犯罪案件减刑假释审判白皮书
2013年职务犯罪案件减刑、假释
审判白皮书
目 录
内容摘要
一、职务犯罪减刑假释案件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
二、职务犯罪减刑假释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进一步做好职务犯罪减刑假释案件审理工作的思路
2013年职务犯罪案件减刑、假释
审判白皮书
内容提要: 2013年,宁波中院职务犯罪案件减刑、假释审理在确保审判质量和审判效率的同时,大力创新工作机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坚持庭审公示制度,不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廉政监督员参加庭审旁听、在全省率先推行人民陪审员陪审。配合检察院对职务犯罪假释案件审理实行全程监督。积极延伸监管,做好假释人员回访工作,实现了案件审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目前,减刑假释案件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职务犯罪减刑、假释需要设置相应的比例。由于职务犯罪人本身所具有的“有权人”的特殊身份,如果减刑、假释案件中占据较高比例,很容易引起公众对“有权人”享受特权的质疑。二是职务犯罪监外公开审判有待增强。受开庭场所的限制,目前仅限于在监狱内向其他罪犯公开,公众无法自由进入监狱旁听。开展监外公开审判又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解决上述问题的路径在于:一是从严把握职务犯罪减刑、假释的实体条件和程序规定;二是推进“阳光司法”,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对于拟提请的职务犯罪减刑、假释案件,一律提前予以公示;一律上网公开;一律开庭审理。同时主动引入社会监督,自觉接受法律监督。
2013年,我院职务犯罪减刑、假释案件呈现出收案率增加、开庭率增加,透明度增强的基本态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院推进减刑、假释工作创新,积极践行阳光司法,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取得了新进步。为进一步推进我院职务犯罪减刑、假释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减刑假释工作对提升刑罚执行效果的作用和意义,我院对2013年减刑假释工作情况进行了梳理分析。现报告如下:
一、职务犯罪减刑假释案件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院受理宁波地区2所监狱、9个看守所(在押罪犯一万名左右)呈报的减刑假释案件。2013年黄湖、望春监狱共关押罪犯5850名,其中职务犯罪罪犯199名。共办理减刑假释案件5001 件,其中减刑案件 4376件,假释案件625件。有 41 名职务犯罪罪犯报请减刑,占所有减刑案件的0.09%,占所有职务犯罪服刑人员的20%;有 60名罪犯报请假释,占所有职务犯罪假释案件的0.9%;占所有职务犯罪服刑人员的30%。而其他类型的罪犯有4335人报请减刑,占所有减刑案件的99%,占该类服刑人员总数的76%;其他类型的罪犯有565人报请假释,占所有假释案件的90%,占该类服刑人员总数的0.99%。
职务犯罪服刑人员假释率偏高的原因在于:一方面职务犯罪服刑人员总体来说文化程度较高、认识能力强,对事物善于作思维分析,冲动性弱,平衡自身外在行为表现能力强,因而在监内违规违纪少,顶撞民警情况不太会出现,在监狱普遍能服从改造,同时积极退赃,履行刑事判决财产义务。符合假释适用的“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的法律条件,另一方面,职务犯罪服刑人员由于失去了职务而不再掌握公权力,其再犯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且报请假释的职务犯罪服刑人员基本上都具有较好的监管条件,从对假释犯人回访的情况来看,社区矫正机构普遍反映职务犯罪假释人员比其他类型犯罪的假释人员更能积极接受监管,矫正效果良好,因此,职务犯罪服刑人员的假释比例相对高于其他类型的罪犯。
2013年,我院积极稳妥地推进减刑假释审判工作的开展,大力增强案件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注重案件审理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确保了刑罚执行教育改造功能的实现。
(一)克服“唯分是举”的弊端,从严掌握职务犯罪减刑、假释标准。
长期以来,对罪犯“确有悔改表现”的判断,主要是依据监狱提供的日常考核材料,即百分考核制的内容。百分考核制作为量化工具,能对罪犯起到一定的激励向善的作用,并且对维持良好的监管秩序产生正向效应。但作为罪犯“确有悔改表现”的唯一考核依据,却并不具有合理性。对此,我院转变对罪犯减刑假释 “唯分是举”的做法,在百分考核制的基础上,结合罪犯的前科劣迹、财产刑履行情况,综合判断罪犯的“悔改表现”和“人身危险性”。对于前科劣迹次数较多,犯罪情节恶劣、有财产履行能力而未积极履行财产义务的罪犯,从严掌握职务犯罪减刑假释标准;对于不符合减刑、假释条件的,一律不予批准并函告刑罚执行机关。2013年,所审结的101起职务犯罪减刑、假释案件中,因为不符合减刑的刑期条件而不予减刑的 3 件,因为余刑偏长或大部分赃款未退缴而不予假释的 2件。
(二)创新工作机制,大力践行阳光司法
目前,社会公众对“有权人”、“有钱人”被判刑后减刑快、假释、监外执行比例高、实际服刑时间偏短等现象反响强烈。为确保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我院不断尝试和探索职务犯罪减刑假释审理工作新路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