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绪论
归纳本部所收字:“文”代表所收单字,“重”代表重文。 徐铉所加注 徐铉引徐锴説 部首字解说 徐铉新附字 徐铉所加反切 许慎原书注音 分析字形 解释字义 字头 绪 论 教材與作者 裘锡圭,1935年6月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全国政协委员,古文字学家。195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同年录取为胡厚宣指导的“甲骨文与商代史”研究生,1960年结业。曾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教研室(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教授,现为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锡圭”之“锡”的问题 (1)《汉语大词典》: 【錫珪】亦作“鍚圭”。珪,古代诸侯朝聘时所执的玉制礼器。帝王封爵授土时,赐珪以为信物。后泛指授以高官重爵。 (2)“錫”在古代常當“賜予”講。 ①《诗·大雅·崧高》:“既成藐藐,王錫申伯 。四牡蹻蹻,鉤膺濯濯。” 郑玄 笺:“ 召公營位,築之已成,以形貌告於王,王乃賜 申伯 。” ②《鄭伯克段于鄢》引《詩》:“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③《离骚》:“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3)關於“錫”的讀音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第277頁:先秦时代的文献里常见跟“賜”同義的“錫”,它究竟是不是“賜”的通用字(即通假字)呢?長期以來對這個問題一直有兩種不同的看法。過去,多數人把這種“錫”看作“賜”的音近的同義字,仍然 按照銅錫之“錫”的音來念它;少數人把這種“錫”字看作“賜”的通用字,按照“賜”的音來念它。……但是,現在有很多人既認為這種“錫”字是“賜”的通用字,又仍然按照銅錫之“錫”的音來念它。有的人還用這個例子來證明通假字不必讀如本字。這是不合理的。 1988年第1版,1991年获北京大学第三届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及北京市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1992年获国家教委第二届高等学校优秀教材特等奖,1994年获国家新闻出版署第一届国家图书奖。已在台湾出繁体字版,并已被译成英文、韩文。 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是形、音、义三者的结合体。汉字就是记录汉语的符号体系。在汉语里,“文字”一词可以用来指一个个的字,可以用来指记录某种语言的文字符号的整个体系,这个体系我们可以称之为文字体系。 汉字学是关于汉字的学说,是一门主要研究汉字的结构,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汉字的应用,字形规范化以及文字改革等汉字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一、相關概念:文字、文字体系、汉字学 一、相關概念:圣书字 与碑铭体差异很大,酷似“狂草”,但内部结构完全一致。大众体是僧侣体的简化,又称书信体或土俗体,大约在公元前660年前通用于下埃及,后来上埃及也使用这种字体。简化的大众体在结构上仍与碑铭体和僧侣体一致,到多来美时期(公元前323一前30年)成为主要的字体。公元425年以后,埃及圣书字衰亡,但它留下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在古埃及历史上具有重要作用。 埃及圣书字是一种语词一音节文字,由意符、音符和定符组成,共有2000多个符号。这些基本符号可以用来组成全部语词。碑铭体中的意符有许多是明显的象形字,可以单独表示词义,写成僧侣体后,象形作用完全消失。音符大多由早期的意符转化而成,只表辅音,附带不写出的元音,由读者在阅读时自己加上。音符有单音符、双音符和三音符,它们是后代辅音字母的最初的萌芽。 定符的作用是规定意义的类别,本身不读音,跟其他符号结合成词,有区别同音词的作用,类似形声字的部首。如表示君王的定符是一个椭圆形加一条底座线,椭圆形中间用音符写上君王的名字,这样就为后世释读埃及圣书字提供了最初突破口。埃及圣书字的释读开始于18世纪末年,到19世纪20年代基本释读了3种字体,使古埃及文明放射出新的光彩。 一、相關概念:楔形文字 公元前3千年代初期从苏美尔发展起来的书写体系,直到公元前最后数世纪西亚许多地区都曾使用。目前所知的最后楔形文字的日期是公元75年。这种书写体系是以楔状尖笔在泥板上压写出楔形符号而成,故名,也叫“钉头文字”。楔形文字是在乌鲁克文化晚期从图画文字演化而来的。图画文字就现在所知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它是为适应神庙管理的发展,解决记帐需要而产生的。完全发展的楔形文字不再是图画文字,而是具有数百个符号的部分表音文字,由表意、表音和限定符号所组成。楔形文字起初用于书写苏美尔语,后来为阿卡德语、埃兰语、赫梯语和古波斯语等其它多种语言所采用。19世纪,德国语言学家格罗特芬德(Georg Grotefent, 1775—1853)、英国东方学家罗林森(Hen-ry Rawlinson, 1810—1895)及其他许多学者对楔形文字进行释读。罗林森对伊朗西部贝希斯顿岩石上三种铭文的翻译是释读楔形文字的关键。 一、相關概念:納西文 纳西文 二、汉字学简介 小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 许慎《
文档评论(0)